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散的意思、黃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散的解釋

(1).指黃門侍郎與散騎常侍。兩者同為門下省官員, 晉 以後,共掌尚書奏事,故合稱黃散。《晉書·陳壽傳》:“ 杜預 将之鎮,復薦之於帝,宜補黃散。” 唐 盧照鄰 《釋疾文》:“自謂明主以令僕相待,朝廷以黃散為經。”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官名地名從省》:“ 六朝 人稱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為黃散。”

(2).指黃色藥粉。 漢 劉向 《列仙傳·崔文子》:“ 文 擁朱幡繫黃散,以徇人門,飲散者即愈,所活者萬計。後去在 蜀 賣黃散。” 晉 葛洪 《抱樸子·雜應》:“崔文黃散、草玉酒、黃庭丸、皇符、老子領中符、赤鬚子桃花府,皆有良効者也。”《南史·宋紀上·武帝》:“帝先患手創,積年不愈,沙門有一黃藥,因留與帝,既而忽亡,帝以黃散傅之,其創一傅而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官職合稱

指黃門侍郎與散騎常侍的合稱,兩者均為晉代以後門下省的重要官職,共同執掌尚書奏事。這一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如《晉書·陳壽傳》記載杜預推薦陳壽“宜補黃散”,唐代盧照鄰的《釋疾文》也提到朝廷以“黃散”為重要職位。


二、中藥名稱

指黃色藥粉類的中藥制劑,常見于古代醫方,具有清熱、解毒、止痢等功效。例如:

  1. 産後下痢方:出自《千金方》,由黃連、黃芩、䗪蟲、幹地黃等研磨成散,用于治療産後血熱下痢。
  2. 外用療創方:如《南史》記載,南朝宋武帝曾用黃散治愈手部瘡疾。
  3. 其他記載:漢代《列仙傳》提到崔文子以黃散治病救人,晉代葛洪的《抱樸子》也将其列為有效藥方。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和醫學記載,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晉書》《千金方》等原始資料或專業醫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散的意思

《黃散》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一種中草藥煎劑,主要用于清熱解毒、祛風燥濕等功效。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散》這個詞由兩個偏旁部首組成。黃字的部首是“⺦”,散字的部首是“教”。黃字總共有12畫,散字總共有10畫。

來源

《黃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傳統醫學中常用的一種藥劑。黃散由多種中草藥經過精細的制作工藝煎煮而成。

繁體

《黃散》的繁體字寫作「黃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是《黃散》這個詞的古代寫法仍然保持相似。古代寫法中,黃字的“⺦”部分更加像禾草,而散字的“教”部分與現代寫法接近,但是結構略有差别。

例句

1. 這種黃散可以用于治療感冒引起的發熱症狀。

2. 醫生建議你每日服用一包黃散。

組詞

黃散的相關詞彙包括:黃茶、黃酒、散文、散步等。

近義詞

與黃散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清熱解毒劑、祛風燥濕劑。

反義詞

黃散的反義詞根據具體語境而定,可能是“白散”或其他藥物的名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