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國君的政令。百裡,指諸侯國。《論語·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資治通鑒·漢光武帝建武五年》:“平敵将軍 龐萌 ,為人遜順,帝信愛之。常稱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裡之命者, 龐萌 是也。’”
“百裡之命”是出自《論語·泰伯》的典故,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一、核心含義(主流解釋)
二、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6)将其引申為“不顧安危拯救生命”,并附會百裡奚救人的故事。但這一說法未見于《論語》等經典,且相關來源權威性較低,可能是民間衍生義或誤傳。
建議使用場景:
在學術或引用古籍時,應采用《論語》原意;若用于文學創作或口語表達,需根據語境區分兩種含義,避免混淆。
《百裡之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以百裡之命來形容一個人的重要性或者生死攸關的事情。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處境非常危險或者對他人的決定産生重大影響。
《百裡之命》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百”、“裡”和“命”。
“百”的拆分部首是“白”,它的筆畫數是五畫。
“裡”的拆分部首是“裡”,它的筆畫數是七畫。
“命”的拆分部首是“十”,它的筆畫數是四畫。
《百裡之命》這個成語的出處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本古書《左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三十一年》中,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命運非常重要。
《百裡之命》的繁體字寫法為:“百裏之命”。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百裡之命》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百裡之命”。
他被分派到了戰場上,這可是一次百裡之命。
她對我們這個項目的決定有着百裡之命。
百年之命、萬裡之行、迷途知返、決生死之戰
一刀之命、以命抵命、性命交關
不值一命、不足挂齒、浪費生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