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被芟除、殺害。 清 錢謙益 《王奉嘗煙客七十壽序》:“君父無金玦衣厖之嫌,儲貳無黃臺瓜蔓之恐。”參見“ 黃臺瓜辭 ”。
“黃台瓜蔓”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huáng tái guā wàn,其核心含義是“被芟除、殺害”,多用于形容政治鬥争或權力傾軋中的牽連與迫害。
詞義來源
該詞與唐代典故“黃台瓜辭”相關。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武則天次子)曾作《黃台瓜辭》,以“摘瓜”比喻母親武則天對子女的殘害,暗指骨肉相殘的悲劇。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描述,特指因權力鬥争而遭受牽連、清除或殺害的情況。例如清代錢謙益在《王奉嘗煙客七十壽序》中寫道:“儲貳無黃臺瓜蔓之恐”,即用此典表達對皇權争鬥的隱憂。
延伸理解
若需進一步了解“黃台瓜辭”的具體内容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唐代文獻或相關史學解析。
黃台瓜蔓是一個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成語,形容小人得勢之後的惡行。它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黃、台、瓜、和蔓。
黃(⻘字頭部首,11畫)、台(⼴字頭部首,5畫)、瓜(⺓字底部首,6畫)和蔓(䒑字部首,17畫)。
黃台瓜蔓最早出自《莊子·列禦寇》一篇故事,其中寫到:“莊子之徒五人遊于會稽,見黃台之樹,其大㸃五丈而圍之。曰:‘此至也,若與之佩虛而遊者,奚足以事大任也?’故直使徐若谷者拔之。從之者則多,然因往者數皆懷其敗,格于斯木矣。”意思是黃台雖然是一棵高大的樹,但它的實際價值卻不高,隻有小人才會去依附它。後來,這個典故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惡勢力的勢頭越來越大。
黃臺瓜蔓(傳統中文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黃台瓜蔓在古漢字中的寫法分别是黃(黃字中間有一點,與現代簡化字不同)、臺(台字上方有一橫)、瓜(與現代字形相似)、蔓(蔓字右側的“朩”字由現代簡化字中的兩個“十”字組合而成)。
他利用自己的權力,黃台瓜蔓般地伸展着。
黃台瓜蔓的組詞有:黃粱美夢、黃粱一夢、瓜瓞綿綿、瓜熟蒂落等。
黃台瓜蔓的近義詞有:權謀暴力、小人得志等。
黃台瓜蔓的反義詞是:高尚正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