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和而嚴正。語本《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邢昺 疏:“言 孔子 體貌溫和而能嚴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柳宗元》:“ 退之 豪放奇險過之,而溫厲靖深不及也。”
"溫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辯證色彩的複合詞,最早見于《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用以描述孔子既溫和又莊重的儀态氣質。該詞由"溫"與"厲"兩個對立義項組合而成,形成獨特的語義張力。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溫"本義指水之柔和,引申為态度和善。《說文解字》釋"溫"為"仁也",強調其仁德内涵[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說文解字》]。而"厲"在甲骨文中象山崖險峻之形,《爾雅·釋诂》注"厲,嚴也",指嚴肅剛正的氣度[參考:漢典《爾雅》詞條]。二者結合形成"溫而能厲,厲而不苛"的中和之美。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溫厲"逐漸發展出三層内涵:其一指代剛柔相濟的處世态度,如《世說新語·德行》載謝安"溫厲有節";其二特指教育方法中寬嚴相濟的施教原則,《宋史·道學傳》載程頤"教人自緻知至於知止,誠意至於平天下,溫厲相濟";其三引申為文藝創作中柔美與剛健并存的審美範式,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評杜甫詩"溫厲兼得,如《秋興》諸作"。
現代漢語應用中,"溫厲"常用于描述領導藝術、教育方法和人格修養領域。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将其定義為"溫和而嚴肅,指人态度和藹而原則分明"[參考: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在語用層面,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具有典雅莊重的修辭色彩。
“溫厲”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wēn lì,其核心含義是溫和與嚴厲并存,形容人在處事或待人時既能展現柔一面,又能保持嚴肅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論語》原文或相關注釋。
褊乏冰浄殘羹冷炙漴射傳闆待剛道契電影音樂定止堤垸風井該舉改席高高手兒函谷丸換鵝群回電昏鏡重明狐塞講公事兼士鏡渌斂饬連用犂壁露牀慢肆冒火密秘腦門兒盼頭抛曲仆憎千裡轉饷氣令岐路清清楚楚器實丘宇全真儒經入玄三場三王墓神助義和拳秫稭疏猛書題鎖鳳囚鸾堂老銅柱拖把猥儒唯心史觀無着郵件仙椿香培玉琢閑雲野鶴小起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