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兇悍之盜。 宋 秦觀 《錄壯愍劉公遺事》:“有梟賊 劉鐵槍 者,起 浙 西轉擾諸郡,捕盜官不能制。”
“枭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zéi,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指兇悍、狡詐的盜賊或惡人,常用于形容手段狠毒且行事猖獗的匪徒(、、)。
“枭賊”融合了“枭”的狡黠勇猛與“賊”的惡行屬性,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強調盜匪的兇悍難纏。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枭賊(xiāo zéi)這個詞源自漢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狡猾、狠毒且心機深沉。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枭”和“賊”。其中,“枭”是一個獨立的字,由十一畫組成,拆分為“木”和“肖”,象征着枭鳥。而“賊”由貝部和舌部組成,拆分為“貝”和“舌”,有偷盜、邪惡之意。
“枭賊”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文獻《左傳》,描述了一個人心思狡詐、狠毒奸邪的形象。在台灣、香港等地,繁體字中将“賊”寫作“賊”,但意義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枭”在古代常用“梟”字代替;而“賊”則可能寫作“賊”或“戝”。然而,這些寫法仍然表示相同的意思。
1. 這個人明明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實際上卻是一個心思極其枭賊的人。
2. 在這場商業競争中,他運用各種枭賊手段,最終擊敗了其他競争對手。
3. 那個政客以其彪悍而又枭賊的形象在選舉中嶄露頭角。
組詞:枭派、賊眼、枭首、賊心、賊手、賊眉鼠眼。
近義詞:狡猾、奸詐、心機深。
反義詞:正直、善良、純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