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ashly]∶輕率;不慎重
率然以答
(2) [swiftly]∶形容輕捷的樣子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惟我聖後,神武蓋天,威光佐掃,辰彗北彎,首尾争擊,氣齊率然。”
(2).喻前後呼應。《晉書·庾龢傳》:“若窮寇慮逼,送死一決,東西互出,首尾俱進,則廪糧有抄截之患,遠略乏率然之勢。”
(3).猶皆然,謂全部如此。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繭有絲而繭非絲也,卵有雛而卵非雛也。比類率然,有何疑焉。”《梁書·止足傳·顧憲之》:“時刺史 王奂 新至,唯 衡陽 獨無訟者,乃歎曰:‘ 顧衡陽 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4).灑脫,飄逸貌。《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今先生率然高舉,遠集 吳 地。” 李善 注:“率然,輕舉之皃。”《晉書·嵇康傳》:“ 康 善談理,又能屬文,其高情遠趣,率然玄遠。”《梁書·任昉傳》:“在郡不事邊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民通辭訟者,就路決焉。”
(5).輕快貌。 唐 暢當 《南充謝郡客遊沣州留贈宇文中丞》詩:“車服率然來, 涔陽 作遊子。”
(6).輕率貌。 明 唐順之 《贈李司訓遷官臨安序》:“今則不然,不量其人之能與不能也,率然而授之為師。” 茅盾 《石碣》:“他這才醒過來似地率然問:‘是機密呢, 金二哥 。’”
(7).急遽貌。《後漢書·賈複傳》:“ 復 率然對曰:臣請擊 郾 。” 隋 王通 《中說·天道》:“今之好異輕進者,率然而作,無所取焉。”
“率然”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果斷自然
指做事毫不猶豫、态度堅定,強調行動的自然而然。例如:“他率然應對挑戰,毫不遲疑。”
輕率匆促
含貶義,表示未經慎重考慮。如:“切不可率然行事,需三思後行。”
古代傳說中的蛇
《孫子·九地》中以“率然”比喻常山蛇,首尾呼應,軍事上引申為協同作戰能力。例如:“善用兵者,譬如率然,擊其首則尾至。”
前後呼應或整體協調
用于描述事物或行動的統一性。如《晉書》中“首尾俱進,乏率然之勢”,指缺乏聯動性。
灑脫或輕快
少數文獻中形容飄逸、敏捷的狀态。
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孫子兵法》《晉書》等文獻。
《率然》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态度坦然自若、從容不迫的樣子。
《率然》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王》,總共有10個筆畫。
《率然》一詞最早出現在《魯聖春秋·石碏》中。後來,這個詞廣泛運用在文學作品中,用來描述人物的精神風貌。
《率然》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率然》。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率然》在古代的寫法為《率然》。
他面對困難時,始終保持着一種率然的态度。
從《率然》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如:
- 心境高率:形容心境高尚、從容從容的狀态。
- 淡然處之:形容對困難、挫折等保持淡泊的心态。
與《率然》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 從容不迫:形容行動鎮定、不慌不忙的樣子。
- 泰然自若:形容心态平和、毫不緊張的樣子。
- 淡泊甯靜:形容心境淡然、甯靜自若的狀态。
與《率然》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 慌張:形容緊張、慌亂的樣子。
- 意亂情迷:形容心緒紛亂、陷入迷茫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