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rd to get to;out-of-the-way]∶交通不便;偏僻
以前這一帶交通閉塞
(2) [unenlightened]∶消息不靈通
消息閉塞
(1).堵塞。《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琴》:“如有所窮困,其道閉塞,不得施行,及有所通達而用事,則著之於琴,以抒其意,以示後人。” 宋 蘇轍 《乞罷修河司劄子》:“ 李偉 輒敢獻言,欲閉塞北流,回復 大河 。” ********* 《死水·*********先生的書桌》:“鋼筆說煙灰閉塞了他的嘴。”
(2).交通不便;偏僻。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其疊級架梯,亦久廢無存,今遂不覺閉塞。餘謂不閉塞不奇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其地閉塞不通久矣。” 丁玲 《杜晚香·“媽媽”回來了》:“ 杜晚香 仍舊留在這個閉塞的小山溝。”
(3).消息不靈通。 宋 蘇轼 《答李端叔書》:“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駡。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八:“我深居窮鄉僻壤,已變成聾盲之輩,既看不到,又聽不見,對外邊的情況,毫無所知,深感閉塞。”
(4).風氣不開通。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拳術與拳匪》:“譬如說某地風氣閉塞,也未必無一二開通的人,但記載批評,總要據大多數立言,這一二人決遮不了大多數。”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為了得到她,他的風氣閉塞的家鄉,博得一身狼藉的名聲,好像别人所诟罵的,他把她‘拐騙’出來了。”
“閉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在鐵路系統中,閉塞是一種安全技術,指通過信號或憑證确保列車之間保持安全距離。例如:
“閉塞”既可描述物理阻塞、地理偏僻,也用于信息封閉、技術管理或心理障礙等場景。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閉塞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交通不暢、思想狹窄、行動受限等情況。閉塞的部首是阝(阜),共有11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中的一個詞組“閉塞之地”。在繁體字中,閉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閉塞的字形有所不同。按照《說文解字》的古文字解釋,閉的字形可能是由門和人組成,塞則是由垂,世和人組成。這些古代寫法體現了“門”的概念與“垂”的概念的關聯,意味着封閉和障礙。
以下是一些關于閉塞的常用例句:
下面是一些與閉塞相關的詞語:
閉塞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交通、思想、行動受限等情況,引起人們對于開放、暢通的渴望。通過了解閉塞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