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楚庄王的意思、楚庄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楚庄王的解释

楚庄王(?-前591) :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时重用孙叔敖等整顿内政,增强兵力,国势强盛。曾陈兵周郊,派人询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的大小轻重。后又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成为霸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姬姓,熊氏,名旅(一作侣),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君主,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从汉语词典和专有名词释义的角度,其详细含义可概括如下:

一、核心词义

指春秋时期楚国第25任君主(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在位),以其雄才大略使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其谥号“庄”在《逸周书·谥法解》中释义为“兵甲亟作曰庄”“叡圉克服曰庄”,体现其武功强盛、开疆拓土的特征 。

二、词素解析与历史内涵

  1. “楚”:国名,指周代诸侯国,位于长江中游,以荆山为发源地。
  2. “庄王”:谥号组合。“庄”为美谥,彰显其治世功绩;“王”为楚国君主自称的爵位(周朝封为子爵,楚自僭称王)。
  3. 典故化引申: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楚世家》)的故事,衍生为成语,比喻隐忍后骤然显露才能 。

三、权威典籍定义

四、文化符号意义

在汉语语境中,“楚庄王”已成为雄主韬略与霸业成就的代名词。其事迹见于《左传》《史记》等正史,亦被后世文学作品反复引用,如唐代周昙《春秋战国门·庄王》赞曰:“劝农开廪授寒饥,霸业中原鼎势移。”

网络扩展解释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的称号,具体指熊旅(或作吕、侣),芈姓,熊氏,谥号“庄”。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以韬光养晦、振兴楚国并称霸中原著称。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身份与在位时间

楚庄王是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共23年。他的名字在不同史料中有“旅”“侣”“吕”等写法,但以“熊旅”最为常见。

二、早年经历

  1. 韬光养晦
    即位初期三年沉迷享乐,实则暗中观察政局,后以“三年不飞,一鸣惊人”典故表明志向。
  2. 任用贤臣
    采纳樊姬、伍参等人谏言,启用孙叔敖为相,推行水利建设与政治改革,稳固内政。

三、治国与军事成就

  1. 问鼎中原
    公元前606年陈兵周疆,询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轻重,展现争霸野心。
  2. 邲之战大胜
    公元前597年在邲地击败晋军,威震中原,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确立霸主地位。
  3. 文化融合
    首次将楚国纳入中原文化体系,促进华夏统一与民族精神形成。

四、历史评价

楚庄王是楚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其典故“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为成语流传后世。他打破了“蛮夷”身份对楚国的限制,被《左传》《史记》等史书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2、3、10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傲顽才贤骖騑阊扉巢笙车轴草痴呆懵懂床箦宕跌砥途附同皋夔革化呙堕髻国军骨肉海岭花蜡鰴鲸灰渣惑媚火焰讲事角弓反张解事舍人禁备决一胜负浚利空郄旷卒烂肠草牢子力竭轮菌梅槐愍念南北卷念到泥胎疲精竭力青城客侵媟求伸冗职山和尚山缫世法竦戎贪权脱体玩完隈蔚温凉五马分尸乡树香坛现生销魂蟹杯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