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獻的意思、初獻的詳細解釋
初獻的解釋
(1).謂開始向神獻演樂舞。《春秋·隱公五年》:“考 仲子 之宮。初獻六羽。” 孔穎達 疏:“初,始也;往前用八,今乃用六也。獻者,奏也;奏進聲樂以娛神也。”
(2).享客時首次敬酒。《左傳·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獻,樂奏而歎。” 杜預 注:“酒始獻。”
(3).祭祀時首次奠爵。《舊唐書·禮儀志三》:“禮成於三,初獻、亞、終,合於一處。”
詞語分解
- 初的解釋 初 ū 開始時,開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試。初創。初綻。初葉(指某一曆史時期的最初一段)。 * (.指進入夜晚不久的時候;.指新婚第一夜)。 原來的,原來的情況:初衷。和好
- 獻的解釋 獻 (獻) à 恭敬莊嚴地送給:奉獻。貢獻。捐獻。獻身。獻禮。借花獻佛。 表現出來:獻技。獻藝。獻媚。獻丑。 古代指賢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獻。 筆畫數:; 部首: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初獻”是一個古代禮儀術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
祭祀樂舞的首次獻演
指在祭祀儀式中,首次向神靈獻演樂舞。例如《春秋·隱公五年》記載:“考仲子之宮,初獻六羽”(“六羽”即六列舞者),表明用樂舞規格的變化标志儀式開始。
-
宴客時的首次敬酒
在款待賓客的禮儀中,“初獻”指主人第一次向賓客敬酒。《左傳·桓公九年》提到:“享曹大子,初獻,樂奏而歎”,描述敬酒與奏樂同步進行的情景。
-
祭祀中的首次奠爵
專指祭祀活動中第一次向神位敬獻酒爵的環節。如《舊唐書·禮儀志》記載:“禮成于三,初獻、亞、終,合于一處”,說明祭祀需經過初獻、亞獻、終獻三階段。
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描述曆史或仿古儀式,如提到的現代祭祀典禮中仍保留“初獻”環節。其核心含義均與禮儀活動的“首次”行為相關,體現古代禮制的程式化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獻這個詞的意思是初次獻上或者初次呈現的意思。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冖”和“犬”,它的筆畫數是9。初獻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但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其中“初”表示最早或者開始的意思,“獻”則表示奉獻或者呈現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初獻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異。在古時候,初獻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沒有确切資料可供參考。以下是初獻的例句:“這是我初獻自己的作品,請多指教。”在組詞方面,可以根據需要将初獻與其他詞彙組合起來使用,例如初獻禮物、初獻祝福等。初獻的近義詞可以是首次呈現、首次獻上等,而反義詞可以是再次呈現、再次奉獻等。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