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牙制成的耳飾。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及 虞 夏 之後,蓋表布内絲,骨笄象珥,封君夫人,加錦尚褧而已。”《北史·魏任城王澄傳》:“ 高祖 、 世宗 皆有女待中官,未見綴金蟬於象珥,極鼲貂於鬢髮。”
“象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象牙制成的耳飾,常見于文獻中對貴族或顯赫人物裝飾物的描述。
基本釋義
由“象”(象牙)和“珥”(耳飾)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象牙材質的耳飾,屬于古代禮儀或身份象征的配飾。例如《鹽鐵論·散不足》記載:“骨笄象珥,封君夫人,加錦尚褧而已”,說明其與貴族服飾的關聯。
文獻用例
在《北史·魏任城王澄傳》中,提到“綴金蟬於象珥”,進一步印證了象珥作為奢華裝飾物的用途。
其他觀點辨析
有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言談舉止文雅”,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對字面組合的誤讀或引申聯想,需謹慎參考。
“象珥”一詞以實物定義為主,屬古代文化中的具體器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鹽鐵論》《北史》等原始文獻。
《象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以裝飾衣帽的金屬釘、鈕扣。
《象珥》的部首是王(玉)字旁,總共有10個筆畫。
《象珥》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常用于描述古代婦女所佩戴的發飾或某些宮廷服飾上的裝飾品,以增加華麗感和美觀度。
《象珥》的繁體字為「嗀耳」。
在古代,漢字《象珥》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如「象耳」等。
1. 她的頭飾上鑲滿了華麗的象珥,顯得非常高貴。
2. 這副古代宮廷畫像中的女子,頭戴金光閃閃的象珥。
1. 發象珥:用于修飾發髻的象珥。
2. 衣象珥:用于裝飾衣物上的象珥。
《象珥》的近義詞包括:發簪、發髻钗等。
《象珥》的反義詞可能是:普通鈕扣、普通發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