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nan province] 中國中東部的省,簡稱豫。與河北、山東、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相鄰,面積16.7萬平方公裡,人口7442萬,省會鄭州。黃河流經本省,開封、洛陽為有名古都,著名五嶽之一的中嶽嵩山在鄭州西南的登封縣。中國商品糧、棉的主要基地之一
(1).指 黃河 以南地區。具體所指範圍廣狹有異。《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南曰 豫州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 成周 以來, 河 南之都,惟 長安 、 洛陽 。”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其十五國中, 周南 、 召南 、 王 、 檜 、 陳 、 鄭 在 河 南。”
(2). 秦 漢 時代稱今 河套 以南地區。《史記·蒙恬列傳》:“ 秦 已并天下,乃使 蒙恬 将三十萬衆北逐戎狄,收 河 南。” 張守節 正義:“謂 靈 勝 等州。” 唐 張說 《将赴朔方軍應制》詩:“ 漢 保 河 南地,胡清塞北塵。”
(3).省名,别稱 豫 。省會 鄭州市 。
“河南”一詞作為地理名稱和行政區劃,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及延伸信息:
“河南”字面意為“黃河以南”,因該區域大部分位于黃河中下遊南岸而得名。古稱“中原”“豫州”“中州”,簡稱“豫”(源自《周禮》九州中的“豫州”)。
位置與範圍
位于中國中東部(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東接安徽、山東,北鄰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裡。
地形與河流
黃河流經北部,形成沖積平原;中嶽嵩山位于鄭州西南的登封縣,是五嶽之一。
文明發源地
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均起源于此。
古都遺迹
洛陽(十三朝古都)、開封(北宋都城)等曆史名城留存大量文化遺産,如龍門石窟、少林寺(禅宗祖庭)。
農業地位
中國糧食主産區之一,小麥、玉米等産量居全國前列,素有“中原糧倉”之稱。
人口與城市
截至權威數據,人口約7442萬,省會鄭州為全國交通樞紐和新興中心城市。
如需更詳細數據(如最新人口統計、經濟指标),可參考政府官網或權威年鑒。
《河南》這個詞指的是中國的一個省份,位于中國的中部。它的拼音是"hé nán"。
《河南》這個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水"部,右邊是"攵"(由手和攴兩個部首組成)部。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河南》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宗伯·大司馬次司馬》。相傳,“河南”意為黃河的南岸,因為河南的大部分地理位置位于黃河南岸,所以得名。
《河南》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河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但在古代出土的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河南》字的寫法與現代形式相似。
1. 我想去河南旅遊,看看那裡的名勝古迹。
2. 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之一。
3. 他是河南人,對當地的文化和傳統非常了解。
河南省、河南人、河南菜、河南大學、河南嶽陽樓、河南黃河等。
中原、豫、豫南,這些詞語可以用來指代河南省。
河北,這個詞是指中國的另一個省份,位于河南的北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