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开始向神献演乐舞。《春秋·隐公五年》:“考 仲子 之宫。初献六羽。” 孔颖达 疏:“初,始也;往前用八,今乃用六也。献者,奏也;奏进声乐以娱神也。”
(2).享客时首次敬酒。《左传·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献,乐奏而叹。” 杜预 注:“酒始献。”
(3).祭祀时首次奠爵。《旧唐书·礼仪志三》:“礼成於三,初献、亚、终,合於一处。”
初献是汉语古语词,特指古代祭祀礼仪中首次向神灵敬献酒醴的环节,属“三献之礼”的首序。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在周代祭祀体系中,“初献”与“亚献”“终献”构成三献礼制,具严格流程:
“主人初献,尸祭酒啐酒”,记录士阶层的初献仪轨,强调以酒为祭的规范性动作(《仪礼注疏》)。
现代汉语中,“初献”偶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传统礼制复现活动,如祭孔大典、宗祠仪式等,仍保留“首次敬献”的核心语义(参见《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参考来源:
“初献”是一个古代礼仪术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祭祀乐舞的首次献演
指在祭祀仪式中,首次向神灵献演乐舞。例如《春秋·隐公五年》记载:“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六羽”即六列舞者),表明用乐舞规格的变化标志仪式开始。
宴客时的首次敬酒
在款待宾客的礼仪中,“初献”指主人第一次向宾客敬酒。《左传·桓公九年》提到:“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描述敬酒与奏乐同步进行的情景。
祭祀中的首次奠爵
专指祭祀活动中第一次向神位敬献酒爵的环节。如《旧唐书·礼仪志》记载:“礼成于三,初献、亚、终,合于一处”,说明祭祀需经过初献、亚献、终献三阶段。
现代应用
该词现多用于描述历史或仿古仪式,如提到的现代祭祀典礼中仍保留“初献”环节。其核心含义均与礼仪活动的“首次”行为相关,体现古代礼制的程式化特点。
按证拔新领异昌世尘香畴答次资大部大发得度等价连城掉动断丝短棹独家辐条斧钺高枝虾蟆泉贺函横峰侧岭华夏狐续嚼酒极海浸槽觐省九龄究微九招蠲化克己叩舷贶施两道三科邻虚丽容龙象会陆离光怪冒名接脚篇法倩浰清率秦墓竹简七字法入列弱土神采英拔十全爽德顺局私恩酸丁缩板戃怳托梦尾大不掉慰荐遐疆狭路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