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妙覺的意思、妙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妙覺的解釋

佛家語。謂佛果的無上正覺。《三藏法教》:“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故名妙覺性。” 唐 李邕 《楚州淮陰縣婆羅樹碑》:“妙覺常圓,什門上首。” 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法名不覺本無性,佛名妙覺覺法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妙覺是漢語佛學體系中的核心概念,指修行者證悟的最高智慧境界。該詞由“妙”(精微深奧)與“覺”(覺悟真理)構成,在佛教經典及曆代注疏中具有多層釋義:

一、基本釋義

《佛學大辭典》定義“妙覺”為“超越凡俗認知的究竟圓滿之智”,特指佛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這一境界突破二元對立,達到“能覺與所覺合一”的絕對真實。

二、佛教教義闡釋

  1. 果位象征:《華嚴經》将妙覺列為菩薩五十二階位中的終極果位,描述為“十方圓明,獲二殊勝”,即超越時空局限的徹悟狀态。
  2. 實踐指向:天台宗智者大師在《摩诃止觀》中強調,妙覺需通過“止觀雙修”實現,即“止息妄念”與“觀照實相”的同步修持。

三、哲學内涵延伸

《大智度論》以“般若波羅蜜”诠釋妙覺,提出“諸法實相,非有非無”的中道觀,主張破除執着方能顯現妙覺真谛。宋代禅宗典籍《碧岩錄》則用“月落寒潭”的隱喻,揭示其“不可言說而當下顯現”的特性。

四、文學語境引用

蘇轼在《贈東林總長老》詩中寫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此句被《東坡全集》注解為“以自然萬象喻妙覺境界”,展現其在傳統文化中的審美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妙覺”是佛教術語,其含義及背景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妙覺指佛陀所證得的無上正覺,即徹底覺悟的圓滿境界。這一境界超越一切煩惱,智慧圓滿,代表修行的最高成就。

  2. 在佛教修行體系中的位置
    在大乘佛教的五十二修行階位中,妙覺位列第四十二位,是菩薩修行的終極果位(又稱“佛果”或“妙覺地”)。需從“等覺位”進一步斷除最後一品無明,方能證得此境。

  3. 核心内涵
    強調“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即自身覺悟的同時普度衆生,兩者皆達圓滿。這體現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核心理念。

  4. 文獻與實例
    唐代李邕《楚州淮陰縣婆羅樹碑》以“妙覺常圓”描述佛性,清代龔自珍則通過《法性即佛性論》闡釋其哲學内涵。現代佛教活動中(如天津樂善妙覺院的法會),也常以此詞象征修行目标。

  5. 修行意義
    達到妙覺意味着斷盡煩惱、智慧圓融,徹底覺悟涅槃真理,是佛教徒追求的最高理想。這一過程需經曆長期修行,甚至“三大阿僧祇劫”的積累。

妙覺融合了佛教對終極智慧的诠釋,既包含個體修行的圓滿,也強調普度衆生的實踐,在經典文獻與宗教實踐中均有重要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

白賊變惑碧甃波潮常主城寺堆房二難飯來張口凡醫膏疇過絕海内鼎沸沆瀁黑牛和神國宏旨晃眼惶灼僵李代桃健俠憍婬寂絕即目驚猜酒律蠲息坑木寬誕奎甯廊廟才簾旌靈鹄離相滅相偶人鵬飙啓寵納侮青籙七事全稱泉客珠溶合傻勁收生雙井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肆力歲代歲考枱盤跳白索推原望道萬事不求人瓦尊圩田屋基線毯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