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遊船上用水力機械操縱的各色木偶。 隋 杜寶 《水飾》:“總七十二勢,皆刻木為之。或乘舟,或乘山,或乘平洲,或乘磐石,或乘宮殿。木人長二尺許,衣以綺羅,裝以金碧,及作雜禽、獸、魚、鳥,皆能運動如生,隨曲水而行。又間以妓航,與水飾相次,亦作十二航,航長一丈,闊六尺,木人奏音聲,擊磬撞鐘,彈筝鼓瑟,皆得成曲。及為百戲,跳劍舞輪,昇竿擲繩,皆如生無異。其妓航水飾,亦雕裝奇妙。周旋曲池,同以水機使之。”
(2).指裝有這類遊戲器具的彩船。《南史·侯安都傳》:“﹝ 侯安都 ﹞又啟便借供張水飾,将載妻妾於禦堂歡會。”參見“ 水嬉 ”。
“水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水力機械木偶裝置
指古代遊船上用水力驅動的機械木偶裝飾,常見于宮廷娛樂活動。例如隋代杜寶的《水飾》記載,木偶被雕刻成人物、動物等形象,可模拟動作,隨水流移動。
裝飾彩船
也指裝有上述木偶裝置的彩船,常用于曲水流觞等宴會場景。據《南史》記載,這類彩船可能配有音樂裝置,如擊磬、彈筝等。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水飾”可比喻“外表華麗但無實際用途的事物”,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代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飾圖經》或《太平廣記》中的相關記載。
水飾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水"和"飾"兩個字組成。水飾的意思是用水來修飾、裝飾,常指用水來照射光線或制造流動效果等來美化環境或物體。
水飾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氵"和"饣"。其中,“氵”為水的偏旁部首,“饣”為饣的偏旁部首。水飾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水飾是一個普通的漢字詞語,它是由古代先民在日常生活和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來的,用來描述利用水來進行裝飾的行為和作品。在古代,人們對于水的運用非常巧妙,用水來修飾環境或物體已經有着悠久的曆史。
水飾的繁體字為「水飾」。
古代對于漢字的寫法有多種,而水飾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雖然古代漢字的形狀有所變化,但水飾的基本結構依然保留,隻是在筆畫的書寫方式上有細微差異。
1. 通過燈光的水飾,整個房間顯得溫暖而浪漫。
2. 這幅畫用了水飾的技巧,使得水流的形态更加生動。
組詞:水滴、水浸、水漫。
近義詞:水景、水景裝飾。
反義詞:水破、堵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