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粗疏失當。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四:“ 班 乃自説:‘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今恐禍故未已,輒來啟白,幸蒙哀救。’”
“曠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解釋:
“曠拙”意為粗疏失當,指因疏忽或能力不足導緻的處事不當。
曠(kuàng):
拙(zhuō):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幹寶《搜神記》卷四:
“班乃自說:‘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
此處描述因言辭粗疏失當導緻災禍,體現行為與後果的關聯。
更詳細字義可參考漢典對“曠”和“拙”的解析,或《搜神記》原文。
曠拙(kuàng zhuō)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粗糙、簡陋、不精細。它描述的是某物的外觀、質量或者工藝粗糙不完善。
曠(kuàng)的部首是日字旁,旁邊是光。它有5畫。
拙(zhuō)的部首是手字旁,旁邊是出。它有9畫。
曠拙是兩個獨立的詞彙,曠和拙,合并起來形成了一個表示粗糙不完善的意思。曠拙的字面意思是“曠野之中的拙草”,表示粗糙不成熟的樣子。
曠拙的繁體字是曠拙。
在古時候,曠拙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曠的古體字是廣,表示廣泛的意思;拙的古體字是子,表示拙樸的意思。
1. 這把木椅看起來十分曠拙,連個坐墊都沒有。
2. 他的繪畫技巧還很曠拙,需要更多的練習。
3. 這間小屋雖然曠拙,但是仍然很溫馨。
曠野、曠達、拙劣、拙笨、拙計等。
近義詞:粗糙、簡陋、拙樸。
反義詞:精細、完美、精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