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防的意思、大防的詳細解釋
大防的解釋
(1).大堤。《周禮·考工記·匠人》:“凡為防,廣與崇方,其閷參分去一,大防外閷。”《爾雅·釋丘》:“墳,大防。” 郭璞 注:“謂堤。”《新唐書·李適之傳》:“ 玄宗 患 穀 洛 歲暴耗徭力,詔 適之 以禁錢作三大防,曰 上陽 、 積翠 、 月陂 ,自是水不能患。”
(2).謂重要的、原則性的界限。 宋 歐陽修 《辨左氏》:“夫禮之為物也,聖人之所以飾人之情,而閑其邪僻之具也。其文為制度,皆因民以為節,而為之大防而已。”《明史·範辂傳》:“臣以為尊無二上,凡不稱臣者,皆不宜具朝服,以嚴大防。”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對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這樣詳明。”
(3).山名。即 大房山 。參見“ 大房 ”。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網絡擴展解釋
“大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綜合了多個來源的釋義和用法:
一、核心釋義
-
字面指代
指“大堤”,即大型防洪堤壩。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水利工程,如《周禮·考工記》記載“凡為防,廣與崇方”, 提到唐代李適之曾主持修建三大防(上陽、積翠、月陂)以防水患。
-
抽象引申
表示“重要的原則性界限”,常用于強調道德、禮法或社會規範。例如宋代歐陽修在《辨左氏》中稱“為之大防而已”, 明代《明史》亦用“嚴大防”指維護綱常倫理。
-
地理專名
特指山名“大房山”(位于今北京房山區), 和均提及此義,但現代使用較少。
二、使用場景
- 自然防禦:如“防洪形勢吃緊”( )。
- 社會規範:如“嚴大防”強調維護禮制( )。
- 現代引申:可比喻疫情、災害等大規模預防,如“加大防疫工作難度”( )。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中多指實體堤壩或禮法界限,現代漢語中抽象化使用更常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新唐書》等文獻( )。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防(dà f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大”和“防”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大:由“大”部首和3畫組成。
- 防:由“阜”部首和6畫組成。
大防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有着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大防的寫法為「大防」。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大防在古代寫法中可能會略有變化,但整體意義仍然相同。
以下是使用大防詞語的例句:
1. 我們必須要做好大防工作,以應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
2. 這座城市在大防水工程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3. 在抗疫過程中,大防措施的執行至關重要。
以下是一些與大防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大防水、大防線、大防洪
- 近義詞:預防、守護、防範
- 反義詞:無防、無備、不守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