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防的意思、大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防的解釋

(1).大堤。《周禮·考工記·匠人》:“凡為防,廣與崇方,其閷參分去一,大防外閷。”《爾雅·釋丘》:“墳,大防。” 郭璞 注:“謂堤。”《新唐書·李適之傳》:“ 玄宗 患 穀 洛 歲暴耗徭力,詔 適之 以禁錢作三大防,曰 上陽 、 積翠 、 月陂 ,自是水不能患。”

(2).謂重要的、原則性的界限。 宋 歐陽修 《辨左氏》:“夫禮之為物也,聖人之所以飾人之情,而閑其邪僻之具也。其文為制度,皆因民以為節,而為之大防而已。”《明史·範辂傳》:“臣以為尊無二上,凡不稱臣者,皆不宜具朝服,以嚴大防。”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對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這樣詳明。”

(3).山名。即 大房山 。參見“ 大房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綜合了多個來源的釋義和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指代
    指“大堤”,即大型防洪堤壩。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水利工程,如《周禮·考工記》記載“凡為防,廣與崇方”, 提到唐代李適之曾主持修建三大防(上陽、積翠、月陂)以防水患。

  2. 抽象引申
    表示“重要的原則性界限”,常用于強調道德、禮法或社會規範。例如宋代歐陽修在《辨左氏》中稱“為之大防而已”, 明代《明史》亦用“嚴大防”指維護綱常倫理。

  3. 地理專名
    特指山名“大房山”(位于今北京房山區), 和均提及此義,但現代使用較少。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中多指實體堤壩或禮法界限,現代漢語中抽象化使用更常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新唐書》等文獻( )。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防(dà f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大”和“防”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大:由“大”部首和3畫組成。 - 防:由“阜”部首和6畫組成。 大防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有着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大防的寫法為「大防」。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大防在古代寫法中可能會略有變化,但整體意義仍然相同。 以下是使用大防詞語的例句: 1. 我們必須要做好大防工作,以應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 2. 這座城市在大防水工程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3. 在抗疫過程中,大防措施的執行至關重要。 以下是一些與大防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大防水、大防線、大防洪 - 近義詞:預防、守護、防範 - 反義詞:無防、無備、不守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