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心謹慎貌。《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毛 傳:“兢兢,戒也。” 唐 陳子昂 《為張著作謝父官表》:“夙夜兢兢,祗惕若厲。” 明 歸有光 《金君守齋墓志銘》:“世道淪斁,為善者兢兢懼不能免。” 任鴻隽 《歲暮雜詠》:“誰能學懦夫,履薄徒兢兢。”
(2).恐懼貌。《詩·大雅·雲漢》:“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毛 傳:“兢兢,恐也。”
(3).強壯貌。《詩·小雅·無羊》:“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不騫不崩。” 毛 傳:“矜矜兢兢,以言堅彊也。”
(4).精勤貌。 唐 康骈 《劇談錄·元相國谒李賀》:“ 唐 人最拈弄小説…… 李文饒 、 劉賓客 尤兢兢耳。” 郭沫若 《月蝕》:“好在我并不想去作博士論文,我也不必兢兢于去求出甚麼實證。”
(5).戰栗貌。 唐 韓愈 《南山詩》:“空虛寒兢兢,風氣較搜漱。”
“兢兢”是漢語中一個疊音詞,最早見于《詩經》,其核心含義為“小心謹慎、嚴肅認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兢兢”單獨使用時多形容戒懼、警惕的狀态,常以“兢兢業業”“戰戰兢兢”等固定搭配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古代漢語詞典》中,“兢兢”被注音為jīng jīng,釋義包含三重維度:
謹慎敬畏
如《尚書·臯陶谟》中“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描述處理政務時的高度責任感。該詞常與“業業”連用,表達對職責的敬畏與專注。
強健剛正
《詩經·小雅·無羊》中“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一句,東漢鄭玄箋注“矜矜兢兢,以言堅彊”,此處引申為剛強不屈的品格。
戰栗恐懼
《漢書·外戚傳》中“人皆兢兢于亡常”的用法,通過疊字強化心理層面的惶惶不安,與“戰戰兢兢”形成語意關聯。
現代漢語使用中,“兢兢”作為語素保留在成語裡。例如“兢兢乾乾”(《宋史·樂志》)強調自強不息的态度,“兢兢翼翼”(《後漢書·皇後紀》)則突顯如履薄冰的謹慎。在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發布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特别指出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具有鮮明的莊重色彩。
“兢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jīng jīng,其核心含義是小心謹慎、恭敬認真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兢兢”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形容謹慎認真的态度,其古義中的“恐懼”和“強壯”已較少使用。如需更深入溯源,可參考《詩經》《漢典》等經典文獻。
礙口白心把賣材緻嘈嚷刬騾子大表得至寶笛牀觝巇頓頓撫台跟前功料鬼入古曆郭隗台哈哄哄惠敏火警節蓋警标禁苑黃考尋課仿闊辟拉攞狸變利門流離轉徙蝼螾録公碌碌寡合論黃數黑旅憩曼矰茅茨不剪沒嘴葫蘆泥龜拗阻拟物旆旌平靜平心持正青溪小姑琪樹阮家集桑條韋沈謝麝衾失禦倏而書府歲寒心隨意一瞥途人微時五示小半仗邪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