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aim at;train on;aim (level) a gun at] 射擊時注視目标,以期命中
瞄準靶心
謂射擊時注視目标,以期命中。 茅盾 《小巫》二:“他拿出一枝手6*槍來,拆卸機件,看了半天,又裝好,又上足了子6*彈,幾次拿在手裡,瞄準了,像要放。” 洪深 《包得行》第三幕:“你年紀太小,力氣不夠,站着瞄準恐怕你打不動,還是把槍管架擱在一樣東西上……免得槍口上下搖擺。”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他研究了團的迫擊炮陣地和重機槍掩體,還站在重機槍掩體中試着瞄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瞄準漢語 快速查詢。
“瞄準”是一個動詞,主要含義是“使視線、工具或行為精确對準目标”。其具體解釋和用法如下:
物理層面
指用眼睛或器械(如槍械、弓箭等)調整方向,使準星、視線與目标對齊。例如:“狙擊手瞄準了遠處的靶心”“弓箭手瞄準靶子”。
動作過程
包含兩個關鍵步驟:
目标導向
比喻将計劃、資源等集中指向特定對象。例如:
抽象應用
可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精準定位,如“瞄準政策漏洞”“瞄準技術痛點”。
在軍事、體育(射擊、射箭)、遊戲(如FPS類遊戲)等領域高頻出現,常與“精度”“策略”等概念關聯。例如:“遊戲角色的紅點瞄準鏡能提升射擊精準度”。
《瞄準》是一個具有很明确含義的詞語,它主要用于描述目光或視線集中在某個目标上,以準确地觀察或攻擊。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目」,右邊是「苗」。根據漢字的構造原則,我們可以将「瞄準」的筆畫數目進行拆解。其中,「目」部的筆畫數為5,「苗」部的筆畫數為8,總體來說,「瞄準」是一個共有13畫的漢字。
關于「瞄準」的來源,它最早是出現在明代的文字中。由于在這個時期,火藥武器的發展比較迅速,因此人們對于發射武器的準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就出現了「瞄準」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瞄準」的寫法和簡體字是一緻的。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我們可以看到「瞄準」這個詞的另外一個形式。在《康熙字典》中,「瞄準」的寫法為「瞴」,它由「目」和「皃」兩個部分組成。這種寫法在現代基本上沒有使用。
下面是一些關于「瞄準」的例句:
1. 他瞄準了目标,穩定地射擊。
2. 老師讓學生們瞄準正确的答案,避免錯誤。
3. 這個遊戲要求玩家瞄準目标并射擊。
一些和「瞄準」相關的組詞有:瞄準器、瞄準線、精準瞄準等。與「瞄準」近義的詞語有瞄準、準瞄、照準,反義詞則包括胡亂、瞎子、漫不經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