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ect and copy down] 選擇抄錄
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魯迅《狂人日記》
“撮錄”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動詞,指對原文進行摘取、彙總後記錄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層:“撮”表示聚合、選取精華,“錄”強調整理抄寫,組合後特指通過篩選将重要内容提煉并保存的過程。
該詞常見于學術文獻或典籍整理場景,例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提到“撮錄諸家評語”,即指編纂者摘錄曆代學者對典籍的評論。在詞性上,“撮錄”通常作謂語,後接被整理對象(如“撮錄要義”),亦可作定語(如“撮錄的章節”)。
與近義詞相比,“摘錄”側重片段截取,“輯錄”強調系統彙編,而“撮錄”更突出選擇性與精簡性,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選擇性地抄錄重要内容”。其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多用于正式文本,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權威典籍中,《說文解字注》釋“撮”為“四圭也,引申為聚”,《康熙字典》釋“錄”為“記也”,二者結合恰合現代“摘要記錄”之義。該詞體現了漢語單字組合表意的特征,是研究詞彙結構的重要範例。
“撮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uō lù,其核心含義是選擇性地摘錄或抄錄。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撮錄”指從原文中挑選出有價值或關聯性的内容進行抄錄,強調選擇性而非全文照搬。例如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提到:“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
構詞分析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獻整理、學術研究等領域,例如從龐雜資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或整理零散内容形成連貫文本。章炳麟在《新方言》自序中也使用該詞,描述對字書的采錄與疏通證明。
與相近詞的區别
安懷敖敖白喉百喙如一拜見錢本奏邊憂鄙訿超躐塵襟癡骸粗粗咧咧釣鳌雕青恩豢俯角拂袖改塗公族大夫矽膠跪香還民合願黃金塢交頭互耳駕坐精化金盡裘弊口訣烺烺勞動局離容面花逆防弄戲偏諸屏扞樸素唯物主義卡具謙懼诮責切對欽天壇搉油三正騷屑晌午燒煿沈葆桢司管台評讨命讨召桃竹痛自創艾吐葩亡國五黃六月物證斜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