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ect and copy down] 选择抄录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鲁迅《狂人日记》
“撮录”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动词,指对原文进行摘取、汇总后记录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层:“撮”表示聚合、选取精华,“录”强调整理抄写,组合后特指通过筛选将重要内容提炼并保存的过程。
该词常见于学术文献或典籍整理场景,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到“撮录诸家评语”,即指编纂者摘录历代学者对典籍的评论。在词性上,“撮录”通常作谓语,后接被整理对象(如“撮录要义”),亦可作定语(如“撮录的章节”)。
与近义词相比,“摘录”侧重片段截取,“辑录”强调系统汇编,而“撮录”更突出选择性与精简性,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选择性地抄录重要内容”。其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多用于正式文本,日常口语中较少出现。
权威典籍中,《说文解字注》释“撮”为“四圭也,引申为聚”,《康熙字典》释“录”为“记也”,二者结合恰合现代“摘要记录”之义。该词体现了汉语单字组合表意的特征,是研究词汇结构的重要范例。
“撮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uō lù,其核心含义是选择性地摘录或抄录。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撮录”指从原文中挑选出有价值或关联性的内容进行抄录,强调选择性而非全文照搬。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提到:“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构词分析
应用场景
多用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等领域,例如从庞杂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或整理零散内容形成连贯文本。章炳麟在《新方言》自序中也使用该词,描述对字书的采录与疏通证明。
与相近词的区别
白日鬼宝局蹦子禀体伯雅不欢而散蚕食鲸吞抄检酬诘筹募出于翠袖红裙戴翼颠人讹法二十六史轓车费财劳民飞翼分羹扶丧戈比横闹合辙红杏尚书换班街谭巷议可信口干舌燥髡放括索婪婪髝髞疗饥离絶临模漏脱乱性码碯乜呆呆钦柴琼弁劝相权轴颡子上仙身体锻炼伸张十千视死若生随时度势台地填替甜沃沃潼滃五镇霞径销患霞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