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專利賣油。《新五代史·雜傳二·李茂貞》:“嘗以地狹賦薄,下令搉油,因禁城門無内松薪,以其可以為炬也。”
“搉油”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搉油(拼音:què yóu)指古代官府對油類商品的專賣制度。這種制度通過壟斷銷售權,控制油類資源的生産與流通,以獲取財政收入。例如,《新五代史·雜傳二·李茂貞》記載:“嘗以地狹賦薄,下令搉油”,說明五代時期地方政權通過專賣油品緩解財政壓力。
“搉”的含義
“搉”本義為敲擊,後引申為專賣、壟斷,常見于古代經濟政策中,如“搉茶”(茶葉專賣)、“搉酤”(酒類專賣)等。
曆史應用
搉油屬于古代“禁榷制度”的一部分,與鹽鐵專賣類似,是政府增加稅收的重要手段。例如,李茂貞因轄地狹小、賦稅不足,推行搉油政策,甚至禁止百姓攜帶松薪進城(因松薪可制火炬,與油類用途相關)。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代經濟制度,可參考《新五代史》相關章節。
《搉油》(gé yóu)是一個詞語,在漢語中主要用于形容用力搓揉、搓擦油脂的動作。這個詞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搉和油。
搉(gé)是一個包含手部和骨膠(骨)部首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手”表示與手相關,而“骨”表示與手的力量相關。搉一詞有揉搓、搓撚等含義。
油(yóu)是一個包含水和油(灬)部首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水。“水”表示與液體相關。油一詞表示油脂、潤滑物等。
搉油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表示人們用手搓揉油脂的動作。這是一種常見的傳統方法,用于從油脂中提取或加工出一些特定的物質。
搉油在繁體中寫作「擉油」。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的寫法相似。在古代文獻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類似的描述,用以形容搓揉油脂的動作。
例句:她用力搉油,使油和調料充分混合。
組詞:按摩、搗蒜、揉面、擦皮靴。
近義詞:搓揉、捏撚、揉搓
反義詞:滑動、擦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