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長貌。《詩·衛風·碩人》:“碩人敖敖,説于農郊。” 毛 傳:“敖敖,長貌。” 鄭玄 箋:“敖敖,猶頎頎也。”
(2).衆口讒毀貌。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詩》雲:‘無罪無辜,讒口敖敖。’”今本《詩·小雅·十月之交》作“嚣嚣”。 朱熹 集傳:“音翺,衆多貌。” 陸德明 釋文引《韓詩》作“謷謷”。
(3).哀號聲。《三國志·魏志·常林傳》“封 樂陽亭侯 ,轉大司農”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林 夜撾吏,不勝痛,叫呼敖敖徹曙。”
“敖敖”是一個多義疊詞,其含義需結合讀音和語境區分:
形容身材修長
源自《詩經·衛風·碩人》:“碩人敖敖,說于農郊。”,毛傳注為“長貌”,鄭玄進一步解釋為“頎頎”(高挑貌),多用于描述人物儀态。
形容衆口讒毀
見于漢代王符《潛夫論·賢難》:“讒口敖敖”,與《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嚣嚣”同義,表示衆人議論紛紛、诽謗之态。
哀號聲
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叫呼敖敖徹曙”,形容持續不斷的哀嚎聲。
表示傲慢不遜,出自《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此用法較為少見。
提示: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古典文獻中多取“修長”或“讒毀”義,現代口語中可能更傾向拟聲用法。可參考《漢典》《詩經》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