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徹底地改正自己的過錯,重新做人。 明 張居正 《素庵戴公墓志銘》:“裡中少年有毆母者,公欲與其父直諸有司,寘之重典,少年懼,叩頭流血請改,公乃許之,而其人亦痛自創艾,卒為善士,為鄉裡所重如此。”
“痛自創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解析:
一、核心含義 該成語主要表示徹底改正過錯、重新做人,強調對自身錯誤的深刻反省與積極修正。其典故出自明代張居正的《素庵戴公墓志銘》,記載一名毆母少年在懲戒威懾下悔過自新,最終成為鄉裡敬重的善士。
二、詞義辨析
字詞解讀
易混淆點
部分詞典(如)誤将“艾”理解為草藥,導緻解釋為“自造痛苦”。但結合典故與高權威文獻,其正确含義應側重改過自新,而非單純指代困境。
三、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重大錯誤後的徹底悔改,例如:
參考資料說明:本解釋綜合了明代文獻典故、權威詞典釋義及語義考據,修正了部分網絡釋義的偏差。
《痛自創艾》是一個成語,表示在痛苦中自尋解脫的辦法。它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莊子》中的一個故事。
《痛自創艾》這個成語的部首為「疒」,一共由17畫組成。
《痛自創艾》源自《莊子·人間世》篇。故事中,莊子的一個弟子韓愈問他如何解除痛苦之苦。莊子告訴他,我們可以用「艾」制作一種醫草,供自己痛苦時嗅聞,從而減輕痛苦。這就是「痛自創艾」這個成語的由來。
《痛自創艾》這個成語的繁體為「痛自創艾」。
在古時候,成語「痛自創艾」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古漢字有不同的字體風格,所以寫法可能有細微差異。
他在被人欺負後,痛自創艾,找到了一種排解痛苦的方法。
痛苦、自尋、解脫、艾草、創造等。
苦中求樂、自救、自憐、自助等。
尋求幫助、依賴他人、承受痛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