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風聲。 漢 劉向 《九歎·思古》:“風騷屑以搖木兮,雲吸吸以湫戾。” 王逸 注:“風聲貌。” 唐 高適 《酬李少府》詩:“來雁無盡時,邊風正騷屑。” 清 納蘭性德 《眼兒媚·詠紅姑娘》詞:“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幹。”
(2).凄清愁苦。 唐 元稹 《遣病》詩之三:“今來漸諱年,頓與前心别,白日速如飛,佳晨亦騷屑。” 清 吳偉業 《廿五日偕穆苑先孫浣心葉予聞允文遊石公山盤龍洞石梁寂光歸雲諸勝》詩:“晚歲艱出門,端居意騷屑。”
(3).擾亂;動亂。 唐 杜甫 《喜雨》詩:“農事都已休,兵戎況騷屑。” 明 邵璨 《香囊記·潛回》:“中原路阻音塵絶,兵戈正騷屑。” 清 陳廷敬 《贈孝感相公》詩:“黎元尚瘡痍,原野恐騷屑。”
“騷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風聲蕭瑟或物體被風吹動的聲音。例如:
多用于描述心境或環境的凄涼哀愁。例如:
引申為局勢動蕩或社會不安。例如: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既可描摹自然聲響,亦可隱喻情感與社會狀态。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參考古籍注釋或權威詞典。
騷屑,又被稱為"臭屑",是一個辱罵的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言行、氣質等方面極差、可憎的表現。這個詞彙是網絡用語中的一部分,常被用于網絡互動、評論或名人八卦等場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騷(馬+缶),屑(屍+頁)。騷共包含10個筆畫,屑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騷屑一詞的使用源于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它在一些社交媒體上被廣泛使用,尤其在網絡争執或人身攻擊中,用來侮辱、羞辱對方。它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網絡言論的匿名性和不受約束,使得人們更容易對他人進行惡意攻擊。
繁體:騷屑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并沒有"騷屑"這個詞彙,所以無法準确給出其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他是一個騷屑,言行不軌,令人厭惡。
2. 這位名人的丑聞曝光後,被人們戲稱為"娛樂圈的騷屑"。
組詞:騷貨(指輕浮、好色的女子)、騷擾(指不斷騷擾他人,使其困擾不堪)、屑骨頭(指品德卑劣、無可救藥的人)。
近義詞:人渣、敗類、無恥。
反義詞:正直、善良、高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