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快樂的樣子。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四折:“文武公卿,笑語歡聲,樂醄醄方歸畫庭。” 明 沉仕 《玉芙蓉·山居四時漫興》曲:“詩魔酒魔,俺隻待樂醄醄不離懶雲窩。”
“樂醄醄”是一個漢語形容詞短語,主要用于形容人快樂、喜悅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樂醄醄”是一個富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多用于形容沉浸于歡樂中的狀态,尤其適合古典語境或詩意表達。
《樂醄醄》是一個成語,形容人非常高興而喜悅的樣子。意思是歡樂熱鬧、興高采烈。當一個人感到非常快樂時,可以使用這個詞來形容。
《樂醄醄》是由部首組成的。其中,“樂”是由“丿”和“乙”兩個部首組成,它總共有5個筆畫;“醄”是由“酉”和“㗗”兩個部首組成,它總共有17個筆畫。
《樂醄醄》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西遊記》這部中國古代文學巨著中。繁體字“樂醄醄”也是在某些場合下使用的,主要用于台灣和香港等地區的繁體漢字書寫。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漢字的形狀和結構有所不同。《樂醄醄》的古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維持了核心的部首和筆畫。
1. 他聽到自己獲得了獎學金的消息,整個人都樂醄醄的,笑得合不攏嘴。
2. 孩子們放寒假了,他們開心地跳躍、嬉笑,場面簡直樂醄醄的。
1. 樂觀醄醄
2. 歡樂醄醄
3. 快樂醄醄
4. 高興醄醄
1. 快樂洋溢
2. 興高采烈
3. 暢快淋漓
1. 憂心忡忡
2. 悶悶不樂
3. 凄凄慘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