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鸾辂。《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路,駕倉龍,載青旂,衣青衣。” 鄭玄 注:“鸞路, 有虞氏 之車。有鸞和之節,而飾之以青,取其名耳。”《漢書·王莽傳上》:“鸞路乘馬,龍旂九旒。” 顔師古 注:“鸞路,路車之施鸞者也。” 宋 司馬光 《春帖子詞·皇帝閣》詩:“鸞路迎長日,農祥正曉天。”參見“ 鸞輅 ”。
“鸾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禮儀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鸾路(拼音:luán lù)指古代天子乘坐的禮儀車駕,又稱“鸾辂”。該詞由“鸾”(傳說中類似鳳凰的神鳥)和“路”(通“辂”,指車)組成,字面意為裝飾鸾鳥形象或鸾鈴的車。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鸾路”解釋為“夫妻相互扶持”,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詩經》詩句的誤讀或引申,需謹慎采信。
核心含義:鸾路是古代帝王在重要儀式中乘坐的華貴車駕,象征身份與禮制。
注意: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采用《禮記》《漢書》等經典文獻的釋義。
《鸾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鳥鳳飛翔的路,形容鸾鳳在空中舞動飛行的美妙景象。
鸾路的拆分部首是“鳥”字旁,部首的讀音是“niǎo”。鸾路的總筆畫數為17畫。
“鸾路”一詞最早出現在《古文觀止》中,是中國古代文人以形容鸾鳳之美麗飛行的詩意表達。
鸾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鸞路」。
在古時候,鸾路的漢字寫法為「鸾路」,其中的“路”字表示路的意思。
1. 鸾路盤旋,鳥翼相隨,如雲般絢爛迷人。
2. 他們飛越青山綠水之間,舞出一條美麗的鸾路。
1. 鸾鳳雙飛
2. 鸾翔鳳舞
3. 鸾音鳳鳴
1. 鳳飛翔
2. 鳳翔鸾舞
3. 飛翔之路
實地飛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