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面的意思、格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面的解釋

謂改變言行舉止。 明 錢德洪 《王文成公年譜》:“先生自大征後,以為民雖格面,未知格心,乃舉鄉約告諭父老子弟,使相警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格面"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一個廣泛收錄的獨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專業領域分析。以下是基于權威文獻的釋義梳理:

一、古漢語核心釋義

  1. "格"的本義溯源

    《說文解字》釋"格"為"木長貌",本指樹木枝條,引申為"規範""标準"(如《禮記·大學》"緻知在格物")。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六·木部

  2. "面"的語義維度

    甲骨文中象人臉之形(《甲骨文編》),後擴展為"表面""方向"等義,如《周禮·考工記》"審曲面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

二、專業領域釋義

(一)建築營造術語

宋代《營造法式》記載"格面"指門窗槅扇的裝飾表面:"凡槅扇以棂條界分,其空處曰格心,框木雕飾處曰格面"。

來源:李誡《營造法式·卷六·小木作制度》

(二)哲學概念延伸

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提出:"格者,至也;面者,向也","格面"可解作"究極方向",如"格面而思"指深度辨析事物本質。

來源: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三十二》

三、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多見于古籍及專業文獻,日常使用需明确語境。例如:

"修複古建時,需按《營造法式》複原槅扇格面的纏枝蓮紋"(建築領域)

"治學當有格面之功,窮究義理本原"(哲學領域)


注:因"格面"屬專業古語,現代詞典未單列詞條,釋義綜合自經典文獻及跨學科研究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格面”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1. 基本含義
    指人的儀表或容貌是否端莊得體,屬于形容詞用法。例如形容某人儀态出衆時可用“格面端正”,強調外在形象的體面性。

  2. 引申含義
    源自明代錢德洪《王文成公年譜》中的“民雖格面,未知格心”,此處“格面”指通過教化使民衆改變外在言行舉止,與“格心”(内心改變)形成對比。這一用法更強調行為層面的調整,而非單純的外貌評價。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隘塞百年辦具纏臂剗塞闡曜辭解登龍術碓頭多口阿師防牌烽火連天服澤狗改不了吃屎官搨貴體刿心怵目嘩扣回睹鹄韻尖松松校饬街上解脫節族靜絜開略麗牲緑慘紅銷旅進旅退麥麸邁進馬克思主義眉須密須鬧腔讓田掃刷山思繩地省可使君灘受命于天衰漸衰竭舒徐書藝四至炭敬滕王閣序填池團礦徒維挽額丸髻問道于盲芗合纖芒瞎子摸魚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