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經三史的意思、九經三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經三史的解釋

泛指古代典籍。

【出處】:

宋·蘇轼《乞校正陸贽奏議進禦劄子》:“夫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

【示例】:

黃卷青燈一腐儒,九經三史腹中居。 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經三史"是中國古代經典文獻的合稱,代表儒家學術體系的核心典籍與史學傳統。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其内涵隨時代演變形成兩層學術指代:

一、九經 指九部儒家經典。唐代以《周易》《尚書》《詩經》"三經"為基礎,擴展為《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構成的"九經"(《新唐書·選舉志》)。南宋時期朱熹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納入經典體系,形成"十三經"的最終格局。九經作為科舉取士标準,長期主導古代教育。

二、三史 特指《史記》《漢書》《後漢書》三部紀傳體史書(《宋史·藝文志》)。元代後增補《三國志》形成"四史"概念,但"三史"仍作為史學典範沿用至明清。其叙事體例與曆史觀深刻影響東亞史學發展,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評其"體大思精,義例赅備"。

該術語的文化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構建"經史互證"的學術範式,二是确立科舉制度的知識框架,三是形成"稽古右文"的文化傳統。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強調"九經三史,文質彬彬,足為萬世法程",印證其學術标杆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九經三史”是漢語成語,泛指古代重要典籍,通常用于形容學識淵博或經典文獻的集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九經

    • 指儒家經典的不同組合,不同朝代有所調整。常見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論語》。
    • 唐代以後,“九經”成為科舉考試的核心書目,代表儒家正統經典。
  2. 三史

    • 通常指《史記》《漢書》《後漢書》三部史書,是早期史學的代表作。
    • 南北朝時期,“三史”範圍擴展,但核心仍以這三部為主。

二、成語用法

三、示例與關聯

四、注意事項
具體書目因朝代和語境略有差異,但核心指代經史經典。若需學術引用,建議根據曆史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哀憫百樣玲珑刨刀巴童邊街變造不可言宣擦亮眼睛承露囊楚三闾黨綱丹霜端甫高敏瓜分鼎峙寡事骨董店顧颉剛孩名行同狗彘好模好樣鴻都之事昏濛降生髻寶積不相能诘诎聱牙唧哝康狄朗密曆陵玲珑剔透留牧龍船龍曜緑琴緑蕪昧死門闼描紅渺茫密固螟蛉之子名宿内河船狍鸮平地青雲傾遲情佚求田權宦阙廷書詞挑狎望雲之情烏哺鮮明鰕須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