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隱士。相傳 湯 讓位給他,他不肯接受,負石沉水而死。《莊子·外物》:“ 堯 與 許由 天下, 許由 逃之。 湯 與 務光 , 務光 怒之。”《史記·伯夷列傳》:“及 夏 之時,有 卞隨 、 務光 者,此何以稱焉?”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 務光 讓天下,商賈競刀錐。”
“務光”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隱士,其典故多見于先秦文獻及後世詩文中。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隱士身份 務光是夏商時期的著名隱士,相傳商湯滅夏後欲将天下讓位給他,但他堅決拒絕,并選擇負石自沉于蓼水而隱遁。這一典故在《莊子·外物》《史記·伯夷列傳》等古籍中均有記載。
典故延伸 除了商湯讓位,部分文獻提到他四百多年後再度現身,拒絕商王武丁拜相之請,繼續隱退。但此說多見于後世補充,未見于早期正史。
别名考據 亦作“牟光”“瞀光”,如《荀子·成相》記載“舉牟光”,楊倞注指出“牟與務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史記》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如滬江詞典)。
《務光》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追求光明、追求積極向上的事物”。
《務光》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務(wù)和光(guāng)。
務(wù)是光(guāng)在左邊的部首
務(wù)共有五筆。
光(guāng)共有光(guāng)光(guāng)5筆
《務光》是根據漢字的構造和含義而形成的,源于中華民族文化。
繁體字是對于簡體字來說,形狀更加複雜的漢字形式。
《務光》是《務光》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
古時候寫務(wù)的時候,它是由一橫兩捺組成。
古時候寫光(guāng)的時候,它是由一橫六點和一橫七捺組成。
他一直努力追求務光,積極向上。
光耀、發光、光明磊落、光彩奪目
追求光明、追求積極向上的事物
追求黑暗、追求消極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