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舉動敏捷貌。《詩·大雅·烝民》:“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孔穎達 疏:“舉動敏疾之貌。行者或苦於役,則行動遲緩,故言捷捷,以見其勸樂於事也。”
(2).貪食貌。引申指貪得。《孔子家語·五儀》:“ 哀公 問於 孔子 曰:‘請問取人之法。’ 孔子 對曰:‘事任於官,無取捷捷,無取鉗鉗,無取啍啍。捷捷,貪也。’” 王肅 注:“捷捷而不已食,所以為貪也。”
巧言貌。《詩·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謀欲譖言。” 陸德明 釋文:“捷捷,讀如字,又音妾。”《舊唐書·文苑傳下·唐次》:“便便可以動心,捷捷可以亂德。”
“捷捷”作為疊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其解釋綜合了古籍和語言學考據:
舉動敏捷貌
源自《詩經·大雅·烝民》中的“征夫捷捷,每懷靡及”,孔穎達疏注為“舉動敏疾之貌”,形容行動迅速敏捷的狀态。例如形容士兵或勞動者高效勤勉的姿态。
貪食貌,引申為貪得
見于《孔子家語·五儀》中孔子對“取人之法”的論述:“無取捷捷”,王肅注解釋為“捷捷而不已食,所以為貪也”,後引申為貪求無厭的性格特征。
巧言貌(含貶義)
在《舊唐書·文苑傳》等文獻中,用“捷捷可以亂德”形容巧言令色、善于詭辯的言行。
以上解釋綜合了《詩經》《孔子家語》等古籍用例及曆代注疏,三個義項均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捷捷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運動、行動迅速、靈活敏捷的特征。它常用來形容人的行動敏捷,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快速便捷的狀态。
捷捷的部首是手部,共9畫。
捷捷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爾雅》一書中,作為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快速行動。從那時起,捷捷逐漸被廣泛使用,并且延續至今。
繁體字“捷”在一般的字體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古時候,“捷”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多以“舌”字在上面加上“手”字(古時“手”字的寫法類似于“扌”)構成。
1. 他的反應非常捷捷,能夠迅速抓住問題的核心。
2. 這輛新型汽車駛過山路時非常捷捷,沒有任何颠簸感。
3. 在比賽中,他以捷捷的速度沖過終點線。
高捷、捷徑、捷運、捷報、捷足先登、捷克(地名)。
迅捷、敏捷、快捷、急捷。
遲緩、拖沓、遲鈍、遲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