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頓的意思、棰頓的詳細解釋
棰頓的解釋
捶敲。 唐 馮贽 《南部煙花記·來夢兒》:“ 煬帝 沉湎失度,每睡,須棰頓勞動,方就一夢。”
詞語分解
- 棰的解釋 棰 í 短木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用棍子打,杖刑:“笞棰暴國,齊一天下”。 鞭子,鞭打:“士以馬棰擊亭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網絡擴展解釋
“棰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根據和,“棰頓”意為“捶敲”,即用棍棒擊打的動作。例如唐代文獻《南部煙花記·來夢兒》記載:“煬帝沉湎失度,每睡,須棰頓勞動,方就一夢”,描述隋炀帝需通過捶打身體才能入睡的情景。
-
引申比喻
在成語用法中(),“棰頓”被引申為“嚴厲懲罰或斥責”,因“棰”是古代刑具,“頓”表示重擊,組合後暗含懲戒之意。例如:“上司對失職者施以棰頓,以儆效尤。”
二、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刑罰或特定行為(如助眠)。
- 現代語境:可用于比喻性表達,強調批評或懲罰的嚴厲性,但日常使用較少。
三、補充說明
- 發音:chuí dùn(拼音)。
- 詞性:動詞,含動作與結果雙重含義。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南部煙花記》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棰頓(chuí dùn)一詞表示用棍棒或類似物體進行責打、懲罰的意思。它的部首是木字旁,拆分後的筆畫是6畫。來自于古代的漢字演變,其繁體字為「㰿頓」,但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常使用。
下面是一些關于棰頓的古時候用法和一些相關詞彙:
- 古時候棰頓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象征「木」的部首和表示「屯、履」等含義的部分組成的。例如,有時候在古代文獻中也可以看到「㰿」字寫作「㰱」和「髡」的樣子。
- 一些例句可以用來描述棰頓的用法,例如:“他因為犯了錯誤,受到了嚴厲的棰頓。”
- 棰頓的近義詞包括:打擊、責罰、揍打等,它們在不同語境下可以替換使用。
- 不過棰頓一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指的是一種懲罰行為,而沒有特定的對立面。
綜上所述,棰頓一詞表示一種用棍棒或類似物體進行責打、懲罰的行為,在古代用文中有多種寫法,而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常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