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良史的意思、良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良史的解釋

(1).優秀的史官。指能秉筆直書、記事信而有征者。《左傳·宣公二年》:“ 孔子 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漢書·司馬遷傳贊》:“然自 劉向 、 揚雄 博極羣書,皆稱 遷 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

(2).指信實之史書。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上:“凡善惡必書,謂之良史。” 梁啟超 《新史學·論書法》:“書法善則為良史,反是則為穢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良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優秀史官的特質 指具備專業素養的史官,需滿足兩個核心标準:

  1. 秉筆直書:如實記錄曆史事件,不因權勢或個人情感歪曲事實。如《左傳》中記載的董狐,因不畏強權記錄“趙盾弑其君”而被孔子稱為“古之良史”。
  2. 記事信而有征:注重考證史實,确保記載真實可信。班固評價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正是良史典範。

二、可信史書的特征 也指内容真實可靠的史籍,需滿足:

  1. 善惡必書:完整呈現曆史全貌,如唐代蘇鹗提出“凡善惡必書,謂之良史”。
  2. 客觀嚴謹:梁啟超在《新史學》中強調,良史需有公正的“書法”(編纂原則),否則會淪為“穢史”。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後成為史學家追求的職業準則。其核心精神貫穿中國史學傳統,強調曆史記載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良史》的意思

《良史》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部記錄正直、有德行的人或事迹的曆史書籍。它是由“艮”和“史”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

艮:右上部分

史:口部

拆分筆畫:

艮:4畫

史:5畫

來源

《良史》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學記》中,意味着優質的曆史記載。在古代,有人以作為良好榜樣的正直、有德行的人為對象編寫了這樣的曆史書籍,稱之為《良史》。

繁體

《良史》的繁體字為「良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在有所不同。以《良史》為例:

  1. 楚簡《亂》。篆書:史字在倒四懸雁翎角處,稍向筆心下方多畫一水。
  2. 《玉篇》、《康熙字典》、《說文解字》。隸書:史字有口,畫得如「」一般。
  3. 隋碑、唐碑。楷書:史字無口。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良史》的例句:

1. 這部《良史》詳細記載了春秋時期的知名諸侯。

2. 他的行為值得被記在傳世的《良史》之中。

3. 他自願擔任編纂《良史》的任務,希望能夠傳承正直的道德品質。

組詞

與《良史》相關的組詞:

1. 良好:表示優質、正直、美好的意思。

2. 史書:指曆史書籍,記錄過去的事件或人物。

3. 忠史:表示記錄忠誠事迹的曆史書籍。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良史》的近義詞是《善本》,都是指正直和高尚品質的曆史書籍。

與《良史》的反義詞是《惡史》,指的是記錄邪惡、丑惡行為的曆史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