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良史的意思、良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良史的解釋

(1).優秀的史官。指能秉筆直書、記事信而有征者。《左傳·宣公二年》:“ 孔子 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漢書·司馬遷傳贊》:“然自 劉向 、 揚雄 博極羣書,皆稱 遷 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

(2).指信實之史書。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上:“凡善惡必書,謂之良史。” 梁啟超 《新史學·論書法》:“書法善則為良史,反是則為穢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良史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綜合權威辭書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兼具史學才能與正直品德的史官。具體包含雙重素養:

  1. 史學素養:精通史料編纂、叙事條理清晰、記載客觀準确的能力
  2. 職業操守:不畏強權、秉筆直書、堅持曆史真實性的精神品格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良史"詞條:"指優秀的史官。謂記事信而有征者。"

二、曆史語境中的特殊含義

特指中國古代史官典範,常以春秋時期晉國史官董狐、齊國太史等為典型代表。

例證:《左傳·宣公二年》載孔子評價:"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強調其"如實記載史實,不避諱權貴" 的釋義維度

三、現代引申義

引申為具有高度學術價值與信實度的曆史著作

如《史記》被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語),即是對"良史"著作的诠釋

來源:《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釋義補充:"亦指記事信實之史書。"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

  1. 《漢語大詞典》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工具書,由中國數百位專家曆時18年編纂完成,收詞37.5萬條,釋義具有學術定論性質。
  2. 《古代漢語詞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專注古代漢語詞義訓釋,編委會由王力等古漢語權威學者組成。
  3. 《辭海》系綜合性百科辭典,史學釋義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專家審定。

(注:因專業辭書無公開線上版本,暫無法提供直接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正版電子數據庫查詢原始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良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優秀史官的特質 指具備專業素養的史官,需滿足兩個核心标準:

  1. 秉筆直書:如實記錄曆史事件,不因權勢或個人情感歪曲事實。如《左傳》中記載的董狐,因不畏強權記錄“趙盾弑其君”而被孔子稱為“古之良史”。
  2. 記事信而有征:注重考證史實,确保記載真實可信。班固評價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正是良史典範。

二、可信史書的特征 也指内容真實可靠的史籍,需滿足:

  1. 善惡必書:完整呈現曆史全貌,如唐代蘇鹗提出“凡善惡必書,謂之良史”。
  2. 客觀嚴謹:梁啟超在《新史學》中強調,良史需有公正的“書法”(編纂原則),否則會淪為“穢史”。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後成為史學家追求的職業準則。其核心精神貫穿中國史學傳統,強調曆史記載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勞頓百能鄙略逋人猜覺唱喝插條稱斤約兩齒牙春色牀箦摴博出火詞令代姓倒牙得馬失馬堤岸東白冬狩二解犯寒鳳策剛勁搞笑漢思黑蛇衡麓活棋火性子金石之堅巨麗口口聲聲狂癖款接魁蠹阃奧冷債梁塵踴躍靈姑銔賣賊免賜滅國明眼漢旁喻骈偶頻行淺浮雕晴雪秋稼球子心腸雀瓢食啗束身自好帖寫偷刻頭陁猥拙襲拔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