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桑養蠶的時令。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蕤賓五月》:“麥隴移秋,桑律漸暮。蓮花泛水,豔如 越 女之腮;蘋葉漂風,影亂 秦 臺之鏡。”
“桑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含義:指采桑養蠶的時令。
出處:南朝梁代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蕤賓五月》中記載:“麥隴移秋,桑律漸暮。”
詳細解釋:
部分詞典(如)提出“桑律”可指道德規範與法律法規的結合,但此解釋未見于主流古籍或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進一步驗證不同語境下的具體含義。
桑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木”和“呂”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是主體部分,表示木材或木制品;“呂”則是聲旁,表示聲音或音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木、呂
筆畫:9畫
《桑律》一詞的來源比較特殊。它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中,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用來形容人物唱歌的音調。桑律意味着一種或嚴肅或悲傷的音樂聲調。
在繁體字中,桑律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桑律的字形略有不同,如下所示:
古代漢字寫法:桛律
下面是幾個關于桑律的例句:
1. 他用動情的桑律吟唱着古老的民謠。
2. 那位歌手以悲涼的桑律唱響了整個音樂廳。
3. 她用優美的桑律演繹了一首樂曲。
一些相關詞彙:
組詞:桑葚、律動、律師、木律、音律、時律
近義詞:音律、樂律
反義詞:歡快、歡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