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甸的意思、封甸的詳細解釋
封甸的解釋
都城郊外。 南朝 梁 劉孝綽 《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詩:“躡跨兼流采,襟喉邇封甸。”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甸的解釋 甸 à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田野的出産物:“納貨貝于君,則曰納甸于有司”。 治理。 甸 á 古同“畋”,打獵。 甸 è 古同“乘”,古代劃分田、裡的名稱。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封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封甸”指都城郊外的區域,具體指古代行政劃分中靠近都城的郊野地帶。例如南朝梁劉孝綽的詩句“襟喉邇封甸”,即用此意。
二、構詞解析
- 封:本義為疆界、領地,引申為都城周邊劃定範圍。
- 甸(讀diàn):古指郊外土地,《周禮》中“九服”制度中的“甸服”即王畿外圍區域。
三、文獻例證
主要見于南朝詩文,如《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中描述都城與郊野的地理關系,體現古代都城與郊外的空間結構。
四、注意誤區
部分解釋将“封甸”誤解為“限制農田進入的政策”(如),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可能是對“封”字現代含義的誤推。建議以古籍用例及構詞分析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封甸(fēng diàn)這個詞是中國漢語詞彙,指的是國家或地方政府為了保護和管理土地資源,采取行政手段限制或停止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封甸通常發生在需要集中保護或恢複生态環境、防止過度開發、維護農田等情況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封甸的“封”字由屍部和寸部組成,總共3個筆畫;“甸”字由田部組成,總共5個筆畫。
來源: “封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清代詞典《康熙字典》中,但具體的起源和使用時期不詳。
繁體: 繁體字的封甸寫作「封甸」,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封甸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演變過程和字形變化無法确定。
例句:政府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決定封甸十年,禁止任何建設活動。
組詞:封地、開甸、封堵、解封等。
近義詞:限制土地開發、停田、禁甸、封控等。
反義詞:解封、放開、開放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我将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