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鸠合的意思、鸠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鸠合的解釋

[get together] 聚合;集合

詳細解釋

(1).聚集,糾合。《三國志·吳志·朱桓傳》:“鳩合遺散,期年之閒,得萬餘人。”《舊唐書·突厥傳上·默啜》:“ 骨咄祿 之子 闕特勤 鳩合舊部,殺 默啜子 小可汗及諸弟并親信略盡。”《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會我兵東返, 自成 乃鳩合潰散,走 平陽 。” 朱自清 《看花》:“便由那提議人鸠合了十幾個同學,浩浩蕩蕩地向城外而去。”

(2).搜集;編集。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後賢志·陳壽》:“ 吳 平後, 壽 乃鳩合三國史,著《魏》《吳》《蜀》三書六十五篇,號《三國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鸠合”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聚合、集合,通常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描述糾集黨羽或非正當目的的聚集。例如《三國志》記載的軍事集結,或《明史》中李自成重組潰散的描述。近義詞包括“糾合”“聚集”,反義詞如“解散”。

二、詞源與曆史用例

  1.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朱桓傳》“鸠合遺散”,指聚集散兵;《舊唐書》提到突厥首領“鸠合舊部”複仇,體現軍事場景中的負面行為。
  2. 中性用法:晉代《華陽國志》中“鸠合三國史”指編撰史書,屬于中性語境;朱自清《看花》中用于同學出遊的集合,無貶義。

三、使用注意

四、近義詞辨析

五、現代應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明史》等原始史料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鸠合》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指的是鴿子群體聚集在一起。 拆分部首和筆畫:《鸠合》的拆分部首是鳥部和合部,總共有11畫。 來源:《鸠合》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獻中,用來形容大量的鴿子在一起聚集的情景。 繁體:《鳩合》是《鸠合》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鸠合》字在字形上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和用法與今天相同。 例句:鸠合如雲,宛如翺翔的雲朵。 組詞:鸠合并非常常用的詞組,因此很少有與之相組的常用詞。 近義詞:湊集、聚集 反義詞:散開、分散 希望以上相關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