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區集市。 唐 張籍 《送海客歸舊島》詩:“竹船來 桂 府,山市賣魚鬚。” 明 曹學佺 《過木渎》詩:“琢研開山市,為園灌藥苗。”
(2).山中蜃景。 元 趙顯宏 《晝夜樂·春》曲:“遊賞園林酒半酣,停驂;停驂看山市晴嵐。”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然人知有海市,而不知有山市。 東省萊 濰 去邑西二十裡許,有 孤山 ,上有 夷齊廟 。誌稱**,西南風微起,則 孤山 移影城西。從城上望之,凡山巒林木、神祠人物,無不聚現。踰數時,漸遠,漸無所覩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山市》:“ 奂山 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山市漢語 快速查詢。
山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既可指代特定類型的集市,也可描述一種自然現象。以下是詳細釋義:
指建立在山區或山麓地帶的定期集市。這類集市因交通不便、人口分散而形成周期性聚集的交易場所,常見于交通欠發達的山區。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42頁。
示例:
“滇黔邊境的村民每逢農曆初五便翻山越嶺趕‘山市’,以物易物。” —— 沈從文《湘行散記》
古代文獻中“山市”常與“海市”并稱,指山區因光線折射形成的空中樓閣奇觀,屬大氣光學現象。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中華書局,2014年,第1368頁。
文獻佐證: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山市》記載:“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數年恒不一見,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居然城郭矣。”
現代地理學将“山市”歸類為山地蜃景(Mountain Mirage),成因包括:
來源:《地理學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0年,第478頁。
科學解釋:
當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遵循折射定律公式:
$$ frac{sin i}{sin r} = frac{n_2}{n_1} $$
其中 $n_1, n_2$ 為空氣折射率,$i, r$ 為入射角與折射角,密度差導緻虛像位移。
來源:《中國名勝古迹辭典》,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302頁。
“山市”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
自然現象(山中蜃景)
指山中出現類似“海市蜃樓”的光學現象,由大氣中光線折射形成。蒲松齡在文言小說《山市》中詳細描寫了這一奇觀:起初如孤塔聳立,逐漸顯現宮殿、城牆等幻象,最終消散于風中。古人因無法科學解釋,又稱之為“鬼市”。
人文場景(山區集市)
指山區中的集市,多用于描述偏遠地區的貿易聚集地。例如成語“山市”比喻即便在艱苦環境中,人們仍能通過交流獲得樂趣。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的側重點不同,需根據上下文區分。若涉及文學作品,通常指蜃景;若描述地理或經濟,則多指山區集市。
白鹿洞播菜蒼鹭愁布袋大逆無道淡甯點補吊恤遞次底格裡斯河東井非舉豐芑鳳台曲浮杯浮查橄榄子告饒葛麻蝦蟆給事涵養後檔黃茅回漲疆塞監榷讦害解款镌椠科取可取可手淚竹俪裁麗魄利赢緑豆芽面目猙獰齧臂為盟女錢薲草普六茹青绮門绻缱确音穣穣勞勞市不豫賈書袋説朝南話松明火把踏紅天閣淟然同車土實無忓飨辭鄉試顯突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