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寄的意思、持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寄的解釋

持物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權德輿 《郴州換印因寄員外使君》詩:“緘題 桂陽 印,持寄 朗陵 兄。” 宋 王安石 《懷元度》詩之三:“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持寄"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意思:

一、本義:手持物品托付傳遞 指親手拿着某物交付給他人,委托其轉交給第三方。強調物品的物理傳遞過程和委托行為。

二、引申義:借物傳情,寄托心意 在文學表達中,"持寄"常超越單純的物品傳遞,承載着傳遞情感、思念或信息的功能。所"持寄"之物(如書信、禮物、信物)成為情感的載體。

三、用法特征

  1. 動作主體明确: 通常有明确的發出者(誰持寄)和委托對象(寄給誰,通過誰轉交)。
  2. 對象具體: "持寄"的對象通常是具體的物品(如書信、衣物、土産、信物)。
  3. 蘊含情感或目的: 即使未明言,該行為往往帶有特定的情感(思念、關懷、問候)或目的(傳遞消息、請求幫助)。

權威參考來源:

現代使用提示: 在現代漢語中,"持寄"一詞已非常罕見,其含義通常被更常用的詞語替代,如"托帶"、"轉交"、"寄送"或直接用"寄"。理解該詞主要有助于閱讀和理解古代或仿古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

“持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持物寄人,即攜帶物品托付給他人。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如陶弘景《诏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中“不堪持寄君”,表達無法将山中白雲寄予君王的意象。

二、延伸内涵

  1. 實物寄托:特指代為保管或轉交物品的行為,如唐代權德輿詩句“緘題桂陽印,持寄朗陵兄”中描述官印的轉交。
  2. 情感載體:在文學語境中可引申為情感寄托,如王安石“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将思念具象化。

三、現代理解差異

部分現代解讀(如培訓啦網站)認為該詞包含情感托付的抽象含義,但需注意這類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傳統詞典仍以實物轉交為核心釋義。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中。如需深入考證,建議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遨逸靶場擺浪悲黃犬唱薩城鋪赤淋淋出汗春麥春燕除隧淬琢打轉敵飲東又不着,西又不着鬥絶一隅犯政豐彩庚伏黉塾環擊郇庖壺餐謇愕僭分疆幹礓礫疾颠九旒舉案齊眉拘俗守常魁首阃教牢檻冷隽路迓呂公縧滿替悶聲納頭便拜平闆車評别拼殺愆犯親戚朋友擾擾膠膠冗賦熔融生貨勝蹟試水帥意水芸窕窈題橋危悰卧海仙台秘府小鮮隙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