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壺餐的意思、壺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壺餐的解釋

用壺盛的湯飯或其他熟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晉 文公 出亡, 箕鄭 挈壺餐而從,迷而失道,與公相失,飢而道泣,寝餓而不敢食。”《淮南子·齊俗訓》:“故 釐負覊 之壺餐,愈於 晉獻公 之垂棘; 趙宣孟 之束脯,賢於 智伯 之大鐘。” 清 唐甄 《潛書·柅政》:“今夫受人壺餐,必有以酬之;而況受人富貴,且以遺子孫乎!” 清 鈕琇 《觚賸·神僧》:“君常飯我,有薄物奉君,為壺餐之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壺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壺餐(拼音:hú cān)指用壺盛的湯飯或其他熟食。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常形容便于攜帶的簡單食物。例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記載,晉文公流亡時,臣子箕鄭曾“挈壺餐而從”,途中雖饑餓卻不敢獨食,體現了食物在困境中的珍貴性。

二、使用場景

  1. 曆史典故:多用于描述古代人物隨身攜帶食物的情況,如《淮南子·齊俗訓》提到“釐負覊之壺餐”作為禮物的價值超過名貴玉器,凸顯其實際作用。
  2. 文學比喻:清代唐甄《潛書·柅政》中以“受人壺餐,必有以酬之”比喻接受恩惠需回報,延伸出道德層面的含義。

三、注意辨析

有部分資料(如)将“壺餐”解釋為“陷入困境無法擺脫”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解。建議以“盛裝食物的容器”為核心含義理解該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出處,可參考《韓非子》《淮南子》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壺餐》的意思

《壺餐》是一個成語,意為“酒用的甕和食物”。常用于形容宴會上豐盛的飲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壺餐》由士部和食部組成,士部的拆分部首是士,食部的拆分部首是食。士部的筆畫數為3,食部的筆畫數為9。

來源

《壺餐》成語最早出現在北周梁懿德皇後寫給丈夫的信中。信中提到皇後為丈夫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和食物,形容宴席的豐盛和美好。後來,這個詞被廣泛引用,并成為常用的表達方式。

繁體

《壺餐》是《壺餐》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壺餐》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并無差異。

例句

他的生日宴會上,壺餐極盡奢華,讓所有賓客都印象深刻。

組詞

壺餐盛宴、壺餐滿席、壺餐豪宴

近義詞

宴席、盛宴、宴會

反義詞

清苦、簡餐、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