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春麥的意思、春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春麥的解釋

春季播種的麥子。 唐 司空圖 《書懷》詩:“幾處馬嘶春麥長,一川人喜雪峯晴。” 宋 蘇轼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兩足誰言春麥短,城堅不怕秋濤卷。”《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九年》:“内出正月所種春麥,并秀實堅好,與八6*九月所種無異。” 清 程瑤田 《與吳殿旸舍人書》:“ 瑤田 居北方久,見其種春麥者皆小麥。”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春麥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春麥(chūn mài)指春季播種、秋季收獲的麥類作物,是農業生産中與“冬麥”相對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農學特征

  1. 播種時間

    專指在春季(通常為2月至4月) 播種的麥類作物,如春小麥、春大麥等。其生長周期依賴當年氣候,與秋季播種、越冬生長的“冬麥”形成鮮明對比 。

  2. 生長特性

    春麥因生長期較短(約90-120天),需在溫帶、寒溫帶地區的無霜期内完成生長,故常見于中國東北、西北等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 。

二、地域分布與作物類型

  1. 主要産區

    集中分布于黑龍江、内蒙古、甘肅、甯夏等地,這些區域冬季嚴寒不適宜冬麥越冬,春麥成為主要糧食作物 。

  2. 常見品種

    以春小麥為主,其籽粒蛋白質含量較高,常用于制作面條、饅頭等面食;部分地區也種植春大麥,多用于釀酒原料 。

三、文化引申與語言應用

在文學語境中,“春麥”常象征生機與豐收的希望,如古詩“四月南風大麥黃”即描繪春麥成熟景象。現代漢語中亦用于農業政策表述,如“春麥補貼”“春麥輪作”等術語 。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中國農業出版社,1991年.

網絡擴展解釋

“春麥”是漢語詞彙,指春季播種的麥類作物,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春麥即春季播種、秋季收獲的麥子,與冬麥(秋季播種、次年夏季收獲)形成對比。主要種植于冬季寒冷、不適宜秋播的地區,如中國東北、西北等地。

2. 别稱與分類
又稱春小麥,屬于小麥的一種栽培類型。其生長周期較短,需在春季氣溫回升後播種,成熟期通常為90-120天。

3. 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唐代司空圖《書懷》有“幾處馬嘶春麥長”之句,宋代蘇轼詩中亦提到“兩足誰言春麥短”,均反映了古代對春麥種植的觀察。清代《續資治通鑒》還記載了春麥與秋播麥的對比試驗。

4. 象征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春”象征生機,“麥”代表豐收,組合後寓意生命力與收獲的并存。部分地區也将此詞用于人名,寄托對自然時序的敬畏。

總結
該詞既是一個農業術語,也承載了文化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種植技術或曆史分布,可參考農業典籍或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哀絲拜閤暴殘悲歡離合北泉産羊騁射塵途牀帏從肆道不相謀刀法斷肢對不住遁迹桑門堕倪笃習凡夫俗子風月常新晐姓刮剌管城觀漁哼唷鴻醲華岱化穆化衣塵回脖加爾各答箭茁交鎖箕伯唶吮寄人檐下據梧慨念厲階浏湸論述路牌馬鷄明淑拗聲旁門小道旁訟平頭百姓撲咚咚祛疑撒花商旅深仇重怨升極折脅市儈黍離麥秀韬默五威将晤言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