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鸨母。《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五鼓時, 美娘 酒醒,已知鴇兒用計,破了身子。”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後鴇兒欲索五百金,強餘納 喜 。”參見“ 鴇母 ”。
(2).指妓女。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倡》:“《庶物異名疏》:‘ 陸佃 雲:“鴇性最淫,逢鳥則與之交。”今俗呼妓曰鴇兒,呼倡母曰老鴇,取此。’” 郭元升 《沖天将軍》二:“為了等待京師的來信,以及鸨兒從 蘇州 歸來, 王鐐 天天變着法兒糊弄 王仙芝 。”
鸨兒(bǎo’er)是漢語中對妓院女主人的舊稱,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與市井口語中,具有鮮明的社會文化色彩。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妓院經營者
指開設或管理妓院的女性,又稱“老鸨”“鸨母”。其角色兼具經營者與監管者,負責妓女的日常管理及生意運作。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詞源與象征
“鸨”本指一種鳥類(大鸨),因古人誤認為其無固定配偶,引申為“性亂”的隱喻。後綴“兒”為名詞化标記,強化口語化特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16年。
貶義色彩
該詞隱含對剝削女性、牟取不義之財行為的批判,如《紅樓夢》第八十回:“這老鸨子專管是個‘六國販駱駝’的。”
參見: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性别權力結構
作為封建男權社會的産物,“鸨兒”形象常被塑造為貪婪冷酷的中間人,反映底層女性被雙重剝削的社會現實。
來源:王書奴《中國娼妓史》,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
當代漢語中,“鸨兒”因涉及敏感行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分析,需注意其特定語境下的貶義屬性。
“鸨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化背景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指鸨母(老鸨)
即開設妓院、蓄養或控制女性從事賣淫活動的女性經營者。該用法源于古代對鸨鳥習性的誤解——古人認為鸨鳥“性淫”,雌鳥可與不同鳥類交配()。例如《醒世恒言》中描述鸨母用計迫使女子接客的典故()。
指妓女
部分文獻中“鸨兒”也直接代指妓女,如清代《稱謂錄》提到“俗呼妓曰鴇兒”()。但這一用法相對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古典小說(來源1、5、7、10)。
白足和尚坌湧不可勝道不相上下吹角連營捶丸躭翫導向倒着刀州夢返易夫牌浮飏更日瑰蒪滾鈎鶴神皇迹環侍火坑兼城靜暝就寝絶處逢生郡帥開卷有益濫冒龍門造像蒙鈍明孝陵謀筮南亞巧曆齊镳并驅汽鍋親密無間齊辔铨綜區中忍古銳不可當三乘稍許神櫥伸冤理枉設衣時和歲稔順天說部輸效厮役送場嵩少瑣尾流離素水探湯蹈火退潛向往縣王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