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水勢急。《說郛》卷四四引 唐 無名氏《炀帝開河記》:“ 孟津 水緊,滄海波深,若泛巨舟,事有不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風急水緊,捨生來救人。”
(2).水源緊張,水少。 柳青 《狠透鐵》七:“這幾天水緊,他在那裡看水哩,離不開的。”
(3).方言。喻情況緊急。 黃谷柳 《蝦球傳·出海》:“他突然聽見有人在他的耳邊說:‘ 王狗子 ,水緊!快走!’”
“水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水勢湍急
指水流速度較快、水勢急促的狀态。例如《桃花扇·逢舟》中“風急水緊,舍生來救人”,或《炀帝開河記》記載“孟津水緊,滄海波深”,均形容水流迅猛的自然景象。
水源緊張
表示水資源短缺或供水不足的情況,常見于旱災、水系統故障等場景。如柳青在《狠透鐵》中描述“這幾天水緊,他在那裡看水哩”,體現了農業用水緊缺的背景。
以上解釋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作品引用及方言用法。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文獻出處,可查閱相關網頁來源。
「水緊」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由「水」和「緊」兩個字組成。
「水」是指液體、江河湖海、雨水等含有氧氣的透明液體。在「水緊」中,它作為主要部首出現。
「緊」是指緊張、緊密、緊急等含義,同時也是「水緊」中的字體之一。
「水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水緊」一詞沒有具體的來源,它是由「水」和「緊」兩個字的意義組合而成的。它可以指涉到「水」的緊張或緊急情況,也可以表示水量不足的狀态。
「水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水緊」。
「水緊」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1. 池塘裡的水緊了,可能需要加水。
2. 天氣一熱,水源就會變得緊張。
1. 水量緊缺
2. 水資源緊張
「水緊」的反義詞是「水充足」或「水富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