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七真的意思、五祖七真的詳細解釋
五祖七真的解釋
道教語。指全真道的北五祖、南五祖和七真人。見 元 李道謙 《七真年譜》。 元 楊景賢 《劉行首》第一折:“欲要見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隨百順。”
詞語分解
- 五祖的解釋 佛教禅宗指“東土第五祖” 唐 代 弘忍 禅師。 弘忍 俗姓 周 ,七歲出家,改用《金剛經》傳法,開“東山法門”。下傳 慧能 、 神秀 ,衍生南、北二宗。 宋 贊甯 《宋高僧傳·神秀傳論》:“昔者 達
- 七真的解釋 .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相傳 漢 茅盈 、 茅固 、 茅衷 兄弟隱于 茅山 得道成仙,後 晉 之 楊羲 、 許穆 、 許翙 及 唐 之 郭崇真 皆于 茅山 得道,因合稱“七真”。 唐 陸龜蒙 《和江
專業解析
"五祖七真"是道教全真派的核心傳承體系術語,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根據《道教大辭典》與《中華道藏》記載,該稱謂特指宋元時期形成的兩大宗師群體:
一、五祖體系
指全真派尊奉的北宗五位祖師:
- 東華帝君王玄甫(少陽派創始人)
- 正陽祖師鐘離權(《鐘呂傳道集》著者)
- 純陽祖師呂洞賓(八仙之一)
- 海蟾祖師劉海蟾(内丹理論奠基人)
- 重陽祖師王重陽(全真教創立者)
二、七真體系
特指王重陽七大親傳弟子(《金蓮正宗記》卷三):
- 丹陽真人馬钰(開創遇仙派)
- 長真真人譚處端(創立南無派)
- 長生真人劉處玄(隨山派始祖)
- 長春真人丘處機(龍門派創始人)
- 玉陽真人王處一(嵛山派祖師)
- 廣甯真人郝大通(華山派始祖)
- 清靜散人孫不二(全真女冠典範)
該術語源自元代李道謙編撰的《七真年譜》,記載了祖師們通過《重陽立教十五論》确立教義體系的過程。據《道藏》洞真部記載,五祖七真體系的确立标志着道教從傳統符箓派向内丹修煉體系的轉型,其提倡的"三教合一"思想對宋元後中國宗教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五祖七真”是道教全真道對核心祖師體系的統稱,包含北五祖、南五祖和七位真人,體現了道統的傳承脈絡與修行體系。具體解釋如下:
一、概念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李道謙所著《七真年譜》,後經道教經典及帝王诏封(如元世祖、元武宗)逐漸定型,成為全真道的重要信仰體系。
二、具體組成
-
北五祖
全真道追溯至老子,尊王玄甫為始祖,北五祖為:
- 東華帝君王玄甫(始祖)
- 正陽帝君鐘離權
- 純陽帝君呂洞賓
- 純佑帝君劉海蟾
- 輔極帝君王重陽(全真道實際創始人)
-
南五祖
源于金丹派南宗,代表人物為:
- 紫陽真人張伯端
- 杏林真人石泰
- 紫賢真人薛式
- 翠虛真人陳楠
- 紫虛真人白玉蟾
-
七真人
由王重陽的七位弟子組成,統稱“北七真”:
- 長春真人邱處機
- 丹陽真人馬钰
- 長真真人譚處端
- 長生真人劉處玄
- 玉陽真人王處一
- 廣甯真人郝大通
- 清淨散人孫不二(唯一女性)
三、曆史地位
- 道統象征:北五祖代表全真道法脈源頭,南五祖融合内丹理論,七真人則推動全真道實際傳播。
- 帝王推崇:元代帝王多次加封五祖七真帝君、真人稱號,使其成為官方認可的道教正統。
- 文化影響:邱處機曾遠赴西域會見成吉思汗,推動道教與政治結合;呂洞賓等人物更融入民間信仰,成為文學、藝術常見題材。
四、擴展說明
需注意“北五祖”與“南五祖”的區分:北系側重道統傳承,南系偏重内丹修煉。二者在元代逐漸合流,形成全真道的完整體系。更詳細人物事迹可參考《七真年譜》及道教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傲色白章八君子闆肋本幹逼冷朝旭朝奏夕召從頭殂背盜殺打平和得濟動嚲東門眼摁倒葫蘆瓢起來逢場作樂氛瘴浮橋服職戈伐過謬嫁狗隨狗建築介電常數積冱景片輯洽僦度冷飲砻琢蘆菲緑蒲節旅亭瑉玉谟略呢羽念黃犬瓯粵平樂館平明聘賢錢桌琦巧器藴任真喪仆色差身當矢石聖泉霜拳束藴乞火遂伯鎖窗寒韈系痿易相類銷差蕭悴欣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