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祖七真的意思、五祖七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祖七真的解釋

道教語。指全真道的北五祖、南五祖和七真人。見 元 李道謙 《七真年譜》。 元 楊景賢 《劉行首》第一折:“欲要見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隨百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祖七真”是道教全真道對核心祖師體系的統稱,包含北五祖、南五祖和七位真人,體現了道統的傳承脈絡與修行體系。具體解釋如下:


一、概念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李道謙所著《七真年譜》,後經道教經典及帝王诏封(如元世祖、元武宗)逐漸定型,成為全真道的重要信仰體系。


二、具體組成

  1. 北五祖
    全真道追溯至老子,尊王玄甫為始祖,北五祖為:

    • 東華帝君王玄甫(始祖)
    • 正陽帝君鐘離權
    • 純陽帝君呂洞賓
    • 純佑帝君劉海蟾
    • 輔極帝君王重陽(全真道實際創始人)
  2. 南五祖
    源于金丹派南宗,代表人物為:

    • 紫陽真人張伯端
    • 杏林真人石泰
    • 紫賢真人薛式
    • 翠虛真人陳楠
    • 紫虛真人白玉蟾
  3. 七真人
    由王重陽的七位弟子組成,統稱“北七真”:

    • 長春真人邱處機
    • 丹陽真人馬钰
    • 長真真人譚處端
    • 長生真人劉處玄
    • 玉陽真人王處一
    • 廣甯真人郝大通
    • 清淨散人孫不二(唯一女性)

三、曆史地位


四、擴展說明

需注意“北五祖”與“南五祖”的區分:北系側重道統傳承,南系偏重内丹修煉。二者在元代逐漸合流,形成全真道的完整體系。更詳細人物事迹可參考《七真年譜》及道教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祖七真的意思

《五祖七真》是指中國佛教禅宗中的五祖和七真的合稱。其中,五祖是指佛教禅宗的五位傳人,分别為慧能、僧璨、道信、法海和神秀;七真是指禅宗七位宗匠,包括佛教禅師慧遠、神秀、六祖慧能、萬壽寺神秀、神秀、佛印和無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祖七真》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十”和“言”,其中“十”是部首,表示數目;“言”是偏旁部首,表示與語言相關的事物。該詞的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五祖七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佛教禅宗的發展史。它用來指代禅宗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五祖和七真。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五祖七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五祖七真》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思和構成是不變的。

例句

佛教禅宗傳承中,五祖七真被尊為重要的宗派代表。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禅宗、佛教、傳承。

近義詞:禅宗六祖、禅宗八宗。

反義詞:六祖七假(佛教禅宗中指代七位宗匠以外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