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重屋的意思、重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重屋的解釋

[high building] 屋頂分兩層的房屋,指樓閣

今王公貴人處于重屋之下。——蘇轼《教戰守》

詳細解釋

(1).重檐之屋。 商 代天子用以宣明政教的大廳堂。《周禮·考工記·匠人》:“ 殷 人重屋,堂脩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鄭玄 注:“重屋者,王宮正堂,若大寝也。” 戴震 《<考工記圖>補注》:“世室、重屋,制皆如明堂…… 姚姬 傳曰:重屋,複屋也。别設棟以列椽,其棟謂之棼,椽棟既重,軒版垂檐皆重矣。” 孫诒讓 正義:“ 殷 人重屋者,亦 殷 之明堂也。”《文選·張衡<東京賦>》:“複廟重屋,八達九房。” 薛綜 注:“重屋,重棟也。謂明堂廟屋,前後異制。” 唐 李白 《明堂賦》:“採 殷 制,酌 夏 步。雜以代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火木之數。”《宋史·禮志四》:“ 三代 之制不相襲, 夏 曰世室, 商 曰重屋, 周 曰明堂,則知皆室也。”

(2).指高樓。《新唐書·西域傳上·東女》:“所居皆重屋,王九層,國人六層。” 宋 蘇轼 《教戰守策》:“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禦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 明 唐寅 《世壽堂》詩:“大枝為天立四極,小枝為君作重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河套喇嘛》:“而室則十二,開牕牖於上,若重屋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重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指屋頂分兩層的房屋或樓閣。例如蘇轼在《教戰守策》中提到:“今王公貴人處于重屋之下”,這裡的“重屋”即指貴族居住的高大建築,強調其多層結構的特點。


二、曆史與擴展含義

  1. 商代明堂建築
    據《周禮·考工記》記載,“殷人重屋”指商代天子用于宣明政教的大廳堂,特點是“四阿重屋”(四面坡頂的雙層屋檐),屬于早期禮制建築的代表形式。

  2. 泛指高樓
    唐宋文獻中,“重屋”也指代多層建築。如《新唐書·西域傳》描述東女國“所居皆重屋,王九層,國人六層”,說明其作為居住高樓的普遍性。


三、總結

“重屋”既可指具體的雙層屋頂樓閣,也承載了古代禮制建築的象征意義。其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常見,尤其在描述貴族居所或重要建築時高頻出現。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考工記》及蘇轼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重屋》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建築物結構堅固、莊重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重”和“屋”。其中,“重”是形容詞,表示堅固、沉重,也有強調的意思;“屋”是名詞,指房屋。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的規律,可以知道這個詞的讀音是“zhòng wū”。 “重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和建築。在古代,人們非常注重建築物的結構穩固和安全性。因此,他們使用了很多堅固的材料,采取了一些保護結構的措施,來建造重屋,以應對自然災害和外來威脅。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隻是有些字形稍微有所不同。例如,“重”字在繁體字中寫作“重”,而不是“重”。同樣,“屋”字在繁體字中寫作“屋”,而不是“屋”。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古代使用“宀”代表房屋,而不是現在的“屋”。所以,古時候寫“重屋”可能會以“重宀”來表示。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重屋”,比如:“這座城堡是由厚實的石塊建成的,非常重屋。”這句話意思是說這個城堡的結構非常堅固,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與“重屋”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重建”、“重裝”、“重修”等,它們都有強調、加固或重新建立的意思。 《重屋》的近義詞可以是“堅固的房屋”、“穩固的建築物”等。而反義詞可以是“脆弱的房屋”、“不結實的建築物”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更多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