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城用具。在垛牆之間置木架,木上錯綜釘以竹籤,并用繩系虎怕莿、石塊,纏于木上,垂于牆外。敵人如果攀援上城,木石即隨之下墜,使人有無可奈何之感,故名。見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守》。
“奈何木”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奈何木是古代守城防禦工具,主要用于城牆垛口處。其設計通過懸挂木石、荊棘等物,阻礙敵軍攀爬,因效果令敵人“無可奈何”而得名。
結構與原理
功能特點
文獻出處
明代軍事家茅元儀在《武備志·軍資乘·守》中詳細記載了其構造與用法,是研究古代城防的重要參考資料。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圖文資料,可查閱《武備志》原典或相關軍事史研究文獻。
奈何木是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木,這棵神木據說能夠聽到人們的哀歎和冤枉,所以有了“奈何(哀歎)木”的名字。
奈:女部首,11畫
何:人部首,7畫
木:木部首,4畫
奈何木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它形象地描繪了一個能聽取衆人哀歎的神秘木材。
在繁體字中,“奈”、“何”、“木”的字形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該詞的寫法與現代字形相似。
他獨自站在大樹下,對着奈何木苦苦哀歎。
奈何、木材、神木、奈何橋、木匠
悲歎木、怨木、哀木
喜木、歡樂樹、慶祝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