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佞幸列傳》載, 漢文帝 賜寵臣 鄧通 以 蜀郡 嚴道 銅山,得自鑄錢,而緻巨富。後以“鄧氏銅山”指財源或緻富之資。《廿載繁華夢》第一回:“關部裡一個庫書,自委任 周庸祐 以來,每年的進項,不下二十萬金,這一個 鄧氏 銅山,倒要打點打點。”
“鄧氏銅山”是一個源自西漢曆史的典故,現多用來比喻巨大的財富來源或緻富的資本。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史背景
西漢時期,漢文帝将蜀郡嚴道的銅山賜予寵臣鄧通,允許他自行鑄造錢币。此舉使鄧通成為當時“十大富豪”之一,其鑄造的“鄧氏錢”流通全國,積累巨額財富。
出處與字面意義
典故出自《史記·佞幸列傳》,原指鄧通因擁有銅山開采權而暴富。字面含義即“鄧氏家族(鄧通)的銅礦山”,代指可鑄錢的資源壟斷權。
比喻意義
後引申為“穩定且龐大的財富來源”,常用于形容依靠特權或資源壟斷獲得的緻富資本。例如《廿載繁華夢》中将其比作“財源”。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強調財富積累的特殊性,或諷刺依賴特權牟利的行為。例如:“他手握資源,猶如鄧氏銅山,自然富甲一方。”
擴展說明:鄧通的結局具有警示意義——漢景帝即位後剝奪其特權,鄧通最終餓死街頭。因此,這一典故也暗含“富貴無常”的哲理。
鄧:部首⻃ (犬字旁),五筆編碼:TVKW
氏:部首⺈ (氣旁), 五筆編碼:NDF
銅:部首⿆ (金字旁),五筆編碼:QTGA
山:部首⼭,五筆編碼:MN
鄧氏銅山這個詞是由地名鄧州和銅山合并而成。鄧州素有"銅城"的美譽,因其地下銅礦儲量豐富而聞名。
鄧氏銅山(繁體字)
鄧:宀犬刂
氏:⺈氣
銅:金⿺噸㇀爿
山:山
鄧氏銅山儲量豐富,是我國銅礦産業的重要基地。
鄧州、銅礦、礦山、銅城
鄧州銅山、鄧氏銅礦、鄧氏銅礦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