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郭伋傳》:“﹝ 并州 牧 郭伋 ﹞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 伋 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 伋 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之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 伋 謂别駕從事,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 伋 為違信於諸兒,遂止于野亭,須期乃入。”後因以“重來郭伋”為頌揚良吏的典實。 清 姚鼐 《劫堂觀察自安徽返将歸濟南仍入都補官餞之于清涼山》詩:“重來 郭伋 誰能必,獨立 王尊 氣自豪。”
“重來郭伋”是一個源自《後漢書·郭伋傳》的典故,用于贊頌官員誠信守諾、親民愛民的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東漢官員郭伋的事迹。據記載,郭伋任并州牧時巡視至西河美稷,數百名兒童騎竹馬迎接他。臨别時,孩子們詢問他返回的日期,郭伋計算行程後告知具體時間。然而他提前一天返回,為避免失信于孩童,便選擇在郊外野亭留宿,直至原定日期才進城。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價中,形容官員恪守信用、體恤民情的品質,例如:“這位縣長的作風頗有‘重來郭伋’之風。”
需注意,“重來”并非字面意義的“再次到來”,而是指郭伋為守約而“推遲進城”的行為。此典故與唐代“郭汲待期”為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
《重來郭伋》這個詞是指重新開始,回到起點的意思。
《重來郭伋》的拆分部首為重、卩、并,筆畫數為16畫。
《重來郭伋》一詞的來源不可考,可能是網絡用語或者某個作家自創的詞語。
《重來郭伋》的繁體為「重來郭伋」。
古時候并沒有《重來郭伋》這個詞語,因此不存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他失敗了一次,卻決定要《重來郭伋》。
重來、郭伋、重新開始
重新開始、重新出發、重頭再來
放棄、繼續、不回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