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奮武的意思、奮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奮武的解釋

揚武;用武。《書·禹貢》:“二百裡奮武衛。” 孔 傳:“文教外之二百裡。奮武衛,天子所以安。” 孔穎達 疏:“由其心安王化,奮武以衛天子,所以名此服為安也。” 三國 魏 曹丕 《述征賦》:“命元司以簡旅,予願奮武乎 南鄴 。” 唐 元稹 《王進岌冀州刺史》:“兵興已來,習為奮武之地。” 清 魏源 《<海國圖志>叙》:“何患攘剔之無期,何患奮武之無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奮武”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合成詞義兩個層面進行解析,主要形容振奮勇武的精神或施展武力。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奮(奮)

    • 本義:甲骨文字形像鳥振翅欲飛,《說文解字》釋為“翬也”(振翅高飛),引申為“振作”“發揚”。
    • 引申義:鼓起勇氣、振奮精神,如《廣雅·釋诂》注:“奮,振也。”

      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 本義:從“止”(腳)從“戈”,會意持戈行進,《說文解字》稱“止戈為武”,原指軍事行動,後泛指勇力、威勢。
    • 引申義:勇猛、剛健,如《詩·鄭風》中“孔武有力”。

      來源:《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2007年。


二、合成詞“奮武”的釋義

“奮武”為并列式複合詞,強調“振奮”與“勇武”的結合,常見于古典文獻:

  1. 振奮武力,展現勇猛

    • 《尚書·泰誓》:“奮武衛,攘奸宄。” 指振奮武力以保衛疆土。

      來源:《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影印本。

    • 《漢書·刑法志》:“奮武揚威,以安社稷。” 形容施展武力以顯國威。
  2. 精神層面的勇武氣概

    • 清代小說《蕩寇志》:“将士皆奮武争先。” 指将士精神振奮、勇往直前。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三、現代用法與語義邊界

在現代漢語中,“奮武”屬書面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紙質辭書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學術數據庫
    • 漢典(zdic.net):收錄《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原始文獻
    • 中華經典古籍庫(publish.ancientbooks.cn):提供《十三經》等校勘本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專業數據庫或圖書館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奮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揚武、用武,強調通過武力或軍事力量展現威勢或實現目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奮”指奮發、振作,“武”指武力或軍事。合起來表示振奮武力、彰顯軍事力量,常用于描述國家或軍隊的武力行動。例如:


二、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1. 政治與軍事結合
    古代常将“奮武”與“文教”對應,體現“文武并重”的治國思想。如《禹貢》中将“奮武衛”與“文教”并列,說明武力是維護安定的手段之一。
  2. 文學表達
    曹丕《述征賦》中“予願奮武乎南鄴”,借“奮武”表達征戰沙場的壯志;清代魏源在《海國圖志》中則用此詞呼籲加強國防。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奮武”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其核心含義可引申為積極行動、展現力量,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奮武”是一個兼具軍事與文學色彩的古典詞彙,強調通過武力或行動實現目标,常見于古代政治、軍事文獻及文人作品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述征賦》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步鬥踏罡殘篇草駒策應長圖純仁貙貚瘁瘅大達大吉大利點的典領地震計阏制費財勞民非生産勞動風徽趕趂耿介隔越恭惟狗馬孤行一意洪美黃金花活神活現楬木鯨鵬金花菜刻意經營酷寒亭冷嘲熱罵涼亭離離光光靈狷靈子裡西湖逆流攀跻罴九辟匿前邊釺焊牽裾三疾三人行,必有我師嬸婆慎惜事出無奈詩佛石崖湯沐邑跳攻妥實罔渎武梁祠畫像相貌堂堂顯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