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武的意思、奮武的詳細解釋
奮武的解釋
揚武;用武。《書·禹貢》:“二百裡奮武衛。” 孔 傳:“文教外之二百裡。奮武衛,天子所以安。” 孔穎達 疏:“由其心安王化,奮武以衛天子,所以名此服為安也。” 三國 魏 曹丕 《述征賦》:“命元司以簡旅,予願奮武乎 南鄴 。” 唐 元稹 《王進岌冀州刺史》:“兵興已來,習為奮武之地。” 清 魏源 《<海國圖志>叙》:“何患攘剔之無期,何患奮武之無會?”
詞語分解
- 奮的解釋 奮 (奮) è 鳥張開并振動翅膀:奮飛。奮翅。 振作,鼓勁,振動:奮起。奮力。奮勇。奮不顧身。振奮。勤奮。興奮。 提起,舉起:奮臂。奮袂(舉袖,形容奮發的樣子)。奮筆疾書。 筆畫數:; 部首:大;
- 武的解釋 武 ǔ 關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數武。 姓。
網絡擴展解釋
“奮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揚武、用武,強調通過武力或軍事力量展現威勢或實現目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奮”指奮發、振作,“武”指武力或軍事。合起來表示振奮武力、彰顯軍事力量,常用于描述國家或軍隊的武力行動。例如:
- 《尚書·禹貢》提到“二百裡奮武衛”,指天子通過武力威懾保障邊疆安定(孔穎達疏注)。
- 唐代元稹在《王進岌冀州刺史》中稱某地為“奮武之地”,指該地因軍事活動頻繁而聞名。
二、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 政治與軍事結合
古代常将“奮武”與“文教”對應,體現“文武并重”的治國思想。如《禹貢》中将“奮武衛”與“文教”并列,說明武力是維護安定的手段之一。
- 文學表達
曹丕《述征賦》中“予願奮武乎南鄴”,借“奮武”表達征戰沙場的壯志;清代魏源在《海國圖志》中則用此詞呼籲加強國防。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奮武”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其核心含義可引申為積極行動、展現力量,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奮武”是一個兼具軍事與文學色彩的古典詞彙,強調通過武力或行動實現目标,常見于古代政治、軍事文獻及文人作品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述征賦》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奮武這個詞的意思是:勇敢地奮發向前、積極拼搏、毫不畏懼地戰鬥。
拆分部首和筆畫:奮 (部首:力, 筆畫:9);武 (部首:止, 筆畫:8)。
來源:奮武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形容人們奮勇向前、勇敢拼搏的精神。它通常用于稱贊那些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積極姿态的人。
繁體:奮武。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奮武一詞的基本形态在曆史上并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他奮武向前,永不放棄。
組詞:奮勇、奮發、奮力、奮起等。
近義詞:勇武、勇猛、豪勇。
反義詞:懶散、畏縮、怯懦。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