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腳毛叢生貌。 宋 梅堯臣 《和永叔内翰戲答》:“固勝兔子固勝鶴,四蹄撲握長啄啄。”
(2).兔的代稱。 宋 陸遊 《贈湖上父老十八韻》:“已遣買撲握,亦可緻噞喁。”參見“ 撲朔 ”。
“撲握”在現代漢語中并不是一個常用詞彙,目前沒有權威詞典或文獻收錄其固定含義。根據字面拆分分析:
組合起來可能表達“突然撲過去抓住” 的動态場景,例如描述動物捕食(如“貓撲握住老鼠”)或緊急救援動作(如“撲握住墜物”)。但這種組合屬于臨時性短語,并非規範詞語。
建議确認具體語境,或檢查是否為方言、筆誤(如“捕捉”“把握”等詞的混淆)。如需進一步解析,請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
撲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動詞,擁有撲和握兩個部分。該詞的意思是用力地抓住或握住某物。
撲由手部(扌)和蔔部(卩)組成,共2個部首,總筆畫數為8; 握由扌部和屋部(屍)組成,共2個部首,總筆畫數為12。
撲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屬于一種傳統的漢字用法。在繁體中,撲和握的寫法保留了更多的筆畫和複雜的結構。
在古時候,撲的寫法為「扒」,表示用力抓取的動作,握的寫法為「龠」,意為握手或握住。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形逐漸演變為如今的撲和握的形态。
1. 他撲過去抓住了從樓上掉下來的球。
2. 她用力握住了那個緊緊的拳頭。
撲頭、撲倒、握緊、握手等。
近義詞:抓住、抓緊、攥住
反義詞:松開、放下、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