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樸陋的意思、樸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樸陋的解釋

[without any artificial decoration] 質樸無華;質樸鄙陋

詳細解釋

(1).粗俗鄙陋。亦用為謙詞。《韓非子·六反》:“寡聞從令,全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樸陋之民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田七郎》:“賓客見 七郎 樸陋,竊謂公子妄交。” 章炳麟 《與鄧實書》:“僕雖樸陋,未敢與二子比肩也。”

(2).簡陋,質樸無華。 宋 陸遊 《南唐書·烈祖本紀》:“﹝ 李昇 ﹞左右官婢裁數人,服飾樸陋。”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七:“野航,田家小渡舟也……故造此以便往來,制頗樸陋,廣纔尋丈,可載人畜一二,不煩人駕。” 朱自清 《一封信》:“在那樣樸陋--現在大概不那樣樸陋了吧--的房子裡,庭院中,竟有那樣雄偉,那樣繁華的紫藤花,真令我十二分驚詫!”


(1).簡陋;質樸無華。 唐 李綽 《尚書故實》:“佛像本胡夷,樸陋,人不生敬。” 金 元好問 《宿張靖田家》詩:“殘民安樸陋,倦客喜幽屏。”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二篇:“ 宋 有《梁公九諫》一卷(在《士禮居叢書》中),文亦樸陋如前記。”

(2).質樸鄙陋。亦用為謙詞。 宋 蘇轼 《<南行前集>叙》:“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雜然有觸於中,而發於詠歎。” 宋 葉適 《上芮提刑啟》:“伏念某少而樸陋,發憤藝文,迄無寸長,可當世用。” 清 周亮工 《<理信存稿>序》:“ 媿曾 以詩古文負夙譽,顧不以予為樸陋。”

(3).粗犷丑陋。 宋 費衮 《梁谿漫志·武臣獻東坡啟》:“ 東坡 帥 定武 ,有武臣狀極樸陋,以啟事來獻。 坡 讀之甚喜,曰:‘奇文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樸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ǔ lòu,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事物或人的狀态簡樸、粗糙且缺乏修飾。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質樸無華
    指事物或環境簡單樸素,沒有華麗的裝飾,如“陳設樸陋”。
  2. 粗俗鄙陋
    帶有貶義色彩,可形容人的言行、外貌或環境的簡陋粗糙,例如“狀極樸陋”(《梁溪漫志》)。
  3. 謙詞用法
    古代文獻中,也用于自謙,如蘇轼《南行前集》叙中提及“風俗之樸陋”。

二、使用場景


三、曆史淵源與文獻引用


四、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樸陋

樸陋(pǔ lòu)一詞起源于漢字,是一個形容詞。分别由“木”和“毛”兩個部首組成。樸字部首是木,表示與樹木有關;陋字部首是毛,表示與毛發有關。由此可見,樸陋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或物外表簡陋、未經修飾、樸實而不華麗的意思。

繁體

在繁體字中,樸陋可以寫作「樸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樸陋可以寫作「悑陋」。

例句

1. 這個村子的房屋樸陋簡單,但卻充滿了溫暖和和諧的氛圍。

2. 他身上的衣物雖然樸陋,但他的内心卻充滿了智慧和才華。

組詞

1. 樸實:指人或事物本質真實、不虛僞。

2. 陋習:指不好的習慣或風俗。

3. 樸素:指簡單、樸實的風格或形式。

4. 陋規:指不合理或太過強制的規定。

近義詞

樸陋的近義詞包括簡陋、粗糙、拙樸。

反義詞

樸陋的反義詞包括華麗、豪華、精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