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似。惟,語助詞。《書·說命上》:“ 高宗 夢得 説 ……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 説 築 傅巖 之野,惟肖。” 唐 王季友 《鑒止水賦》:“得懲躁之為誡,知飾容之惟肖。”
“惟肖”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惟肖”指相似、逼真,其中“惟”為語助詞,無實際意義,僅起強調作用;“肖”表示相像、類似。該詞常與“惟妙”連用為成語“惟妙惟肖”,形容刻畫或模仿得極為生動逼真。
古典出處
最早見于《尚書·說命上》:“(高宗)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説築傅巖之野,惟肖。” 意為通過形象尋找相似之人。唐代王季友《鑒止水賦》中也有“知飾容之惟肖”的用法,強調通過修飾達到逼真效果。
現代用法與示例
現代多用于描述藝術或表演的逼真程度,例如:“石刻獅子交頭接耳,惟妙惟肖”“提線木偶惟肖的表情赢得掌聲”。需注意,“惟妙惟肖”是規範寫法,而“維妙維肖”為常見誤寫。
常見搭配與擴展
提示:若需更多古典文獻例證或詳細詞源分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4)。
惟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十分像真的。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xīn)和⺼(rén)。心部為意符旁,⺼部為肉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6劃。
惟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文心雕龍·議事篇》:“又乃為文章造化中之高屋、峻宇,則謂之惟肖”。在繁體中,惟肖的寫法為「唯肖」。
在古時候的寫法中,惟字的心部寫作「⺗」,表示隻有一個字符、唯獨。肖字的⺼部寫作「⺺」,表示肉體。
這幅畫的寫實程度極高,惟肖維妙。
惟妙惟肖、刻骨銘心、惟命是從。
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形神兼備。
僅貌似,虛幻不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